6、施工现场配置2寸消防水管和独立电源的消防水泵。
7、消防管理必须符合《天津市消防条例》和市建委的文件规范要求。建立灭火施救方案,在自救的同时及时报警。
第四章 地下管线、地上设置、周围建筑物保护措施
1、工程施工前与建设单位联系,从有关部门取得准确的管线图及相关资料,了解现场地上及地下有无障碍物。
2、施工准备阶段着手对现场内及毗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地上设施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实地测量,取得详细的一手资料。
3、组织有关施工、安全等专业人员根据已掌握的数据资料,对可能影响施工及可能由于施工而造成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及记录。
4、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及危险因素的前提下,根据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拟订相应措施予以有效控制,减少影响和避免危险的发生。
5、根据研究分析结果和制定的措施及时调整现场施工平面图布置,设置适合的围挡措施,避免由于不适当的现场布置对地上地下设施 及周围建筑物造成破坏进而对今后的施工造成破坏进而对今后的施工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6、对虽不直接被施工影响,但可能存在潜在危险的地下管线,如:燃气、线缆的走向及位置等进行显著标识和警告。
7、现场设置排污处理装置,禁止建筑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排水管道,保证市政管道排水通畅。
8、禁止在未经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对上下管道等进行搭接改动。
为避免影响毗邻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安全使用,施工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根据拟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形式、现场测量数据及地质勘察报告等进行认真分析,对低于安全距离、可能发生位移或沉降等危害的,应及时与建设单位和设计单
位取得联系,确认有危险的要采取防护措施,并在施工阶段由专职测量人员认真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其发展。
第五章 各工序的协调措施
1、认真编制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另乡流向和施工顺序,划 分施工阶段,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保证工程平衡、顺利完成。
2、加强计划管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制和动态管理,保持资源的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优化各单项工程、施工工序的搭接关系,科学组织施工调度,避免因计划不周详所导致的工序间不合理的穿插作业。
3、建立健全与项目组织相适应的信息流通系统,由项目经理对各专业工序施工进行统一调度组织,由项目工长具体实施,质检部门负责质量监督检查。
4、对作业队伍和分包人实行合同管理,运用奖惩等激励机制,加强控制与协调,及时沟通信息,要求各专业施工人员严格服从统一指挥。
5、由生产经理组织月度生产例会,协调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6、实行日生产例会制度,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成员及各施工队负责人参加,对当日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制订下一工作日工作计划,协调各施工队工作。
7、对伴随施工出现未预料到的问题,随时召集有关施工队伍和人员,协商对策、解决矛盾,使工程顺利进行。
8、确保资源供应进度计划的实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保证各工序按时、按要求完成,避免影响后续工序施工。
9、加强施工管理,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要严格办理交接手续,证明上道工序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各工序施工前,必须由项目工长进行技术交底。
10、教育培训参建人员,注意每一道工序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不得蹬踏、污染、损坏等,杜绝返工,并建立相应的惩罚体制。
11、主体施工阶段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进行做好水电及各种予埋件等予留、予埋工作,确保位置、规格无误,同时做好配套及预制等工作。
12、装饰装修工程各工种、工序施工,本着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避免交叉污染。
13、水电等一般设备安装应在土建施工作业完毕后进行,但工程中不可避免交叉作业,因此设备安装后要将易丢损件拆下后设专人保管,并做好防水防污染、防杂措施,在其上部进行其它专业施工时,应用脚手架、脚手板搭设防护。
14、水电工程各种仪表、附件等统一在交工前安装,防止丢失和损坏。
第六章 冬、雨季施工措施
第一节 雨期施工技术措施
1、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雨天浇筑混凝土,如施工中遇大雨立即停止混凝土的浇筑,并及时对施工完的混凝土进行草包覆盖保护。
2、用硬地施工,即施工现场临时道路采用150mm厚混凝土浇筑,这既给雨期施工带来很大的便利,给工人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又防止了尘土、泥浆被带到场外,保护了周围环境,加强了现场文明施工。
3、现场室外使用的中大型机械必须按规定加设防雨罩或防雨棚,闸箱防雨,漏电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有效,定期检查线路的绝缘情况。
4、 大风天气要做好大型高耸物件的防风加固措施,风力达到或超过6级塔吊禁止使用。
5、现场临时尽量少备用灰料,如必须备用,则须做好如下防潮工作:下铺木板和两层彩条布,要求石灰袋下部离开地面的架空高度不小于500mm,石灰堆上铺一道彩条布,雨期增加一道。
6、做好现场排水系统,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场外。
7.大雨之后,应检查施工设备、电源线等,确认无异常时,方可允许大量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
第二节 冬期施工技术措施
1、确定冬期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并按要求掺加抗冻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搅拌站有可靠的冬期施工保证措施,能确保混凝土冬期施工的要求。
2、保证混凝土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4Mpa,拆除时间以现场同条件试块抗压强度为准。
3、 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达到足够强度后再拆模。
4、 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C。以防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受冻或温度过快降低。搅拌砂浆材料中不得有冰冻块物,气候有冰冻现象时,材料利用塑料薄膜和草包覆盖。
5、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采用地泵浇筑时,混凝土泵管外包保温被(层)。
6、 建立冬期施工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布置测温孔、并编号,按冬期施工要求进行测温工作。测温工作派专人负责,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3.5N/mm2 以前每2h 测一次,以后每6h 测一次。所有各项测量及检验结果,均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和“混凝土冬期施工日记”。
7、0℃条件下焊接钢筋时,应根据当时气温条件,搭设挡风设施和适当延长保温时间。
第七章 文明施工措施
一、现场文明目标:本工程创天津市“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合格工地”达到“文明工地”标准。
二、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
1、现场围档
⑴在现场入口一侧设置我公司统一制作的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
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现场平面图。施工区域、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现场施工区域、办公区域、生活区域应挂醒目标志牌。
⑵在市区主要道路的工地周围设置的围档高度不低于2.8米;一般道路的工地周围设置的围档高度不低于2.5米。
⑶围档材料必须采用砖砌体、金属彩板等硬质材料,禁止使用彩条布、竹笆、安全网等易变形的材料,作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
⑷在主要道路上的围档,沿着围档设置灯光效果。
⑸围档的设置必须沿工地四周连续进行,不能有缺口,或个别处不坚固等问题。砖砌体围档必须两侧抹水泥砂浆饰面。
2、封闭管理
⑴为加强现场管理,在工地设置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坚固、定型的大门。大门靠门卫的一侧留有侧门,人员通行使用。平时大门应锁闭。
⑵大门口处做门卫房,派专人负责,禁止非工地人员进出,建立出入证制度。
⑶现场人员的管理,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都应佩带工作卡以示证明,工作卡应佩带整齐。
⑷出入大门口两侧设置门斗,上面悬挂公司的标志。
⑸在大门口明显处设置三个旗杆包括公司旗、国旗等。
3、施工场地
⑴在施工现场做循环道路,在大门口处30米以内用混凝土浇筑路面,基层必须夯实、找平。其他路面用土石屑硬化,要求碾压平整密实。
⑵ 施工现场循环干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堆放构件、材料,道路路面硬化坚实,无大面积积水。
⑶在道路两侧做深度不小于30cm的排水沟,流水坡度不小于3%。排水沟上面做雨水篦子。并定期派专人进行清理,防止排水沟堵塞。
⑷工程施工的废水、泥浆等应做流水槽或管道流到工地集水池统一沉淀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和污染施工区域以外的河流和路面。
⑸在大门口处,做混凝土冲车台,冲车台四周做排水沟与主干道的排水沟相通。冲车台处并有高压冲车设施。
⑹在施工现场设置3处吸烟室或吸烟处。吸烟室或吸烟处必须远离危险区并设置灭火器材。
⑺现场其他有裸露土质的场地,必须用密目网苫盖,用土石屑硬化的道路,每天定期进行浇水湿润。
4、材料堆放及加工区域管理
⑴施工现场工具、构件、材料的堆放必须按照总平面图规定的位置放置。
⑵各种材料、构件堆放必须按品种、分规格堆放,并设置明显标牌。标牌要注明产地、规格、型号、名称、质量状态等。
⑶各种物料必须堆放整齐,大型工具应一头见齐。
⑷砂石区底面应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三面砌筑高度不小于500mm的档墙。
⑸堆放墙体材料、模板的底面应夯实、找平。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6米。
⑹钢筋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应架空,架空高度不小于50mm。架空材料可以用木方、砖砌筑、钢管架子等作成。
⑺小型工具及材料必须入库保存,并应存放整齐。
⑻水泥必须入库保存,底部架空300mm,并有防潮措施。门口处设门。
⑼搅拌站、钢筋加工区、木工加工区等应设棚,地面做硬化处理,四周做排水沟。顶盖铺设木板并有防雨措施。
⑽作业区及建筑物内,随完工随清理。拆除的模板及时清理运走,不能马上运走的必须码放整齐。
⑾施工现场清理出来的垃圾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地方分类型集中堆放,并定期清运出现场。工程垃圾用密目网进行苫盖。
5、现场住宿
⑴施工现场的施工作业区域与生活区、办公区分开设置。并有明显的划分,有隔离和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⑵宿舍内使用单人上下铺,铺与铺之间留有500-1000mm的活动空间。每间宿舍内住人不超过15人,各种生活用品放置整齐,餐盒放入餐柜放置整齐。被褥叠放整齐、干净,室内经常通风无异味。
⑶办公房、宿舍使用集装箱或活动板房搭设。生活区域内铺设道路,区域内设置排水沟。
⑷生活区域内设置密闭的垃圾筒、污水池,禁止乱泼乱倒。
⑸室内照明灯具不低于2.4米,线路敷设时穿管敷设,使用36V安全电压,不准在36V电线上晾衣服。
6、施工现场防火
⑴建立消防制度和消防措施,并记录落实效果。
⑵在施工现场进出口处、木工加工区、电气设备附近、生活区、焊接作业区等处放置3个消防灭火器。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
⑶现场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有明火作业的必须经过项目部安全部门的审批,作业时,按规定社监护人员,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⑷在现场设置消防水源,无防火要求,任何人不得私自乱动。
7、现场标牌管理
⑴在施工现场的进口明显处设置“五牌一图”。五牌:①工程概况牌;②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③消防保卫牌④安全生产牌⑤文明施工牌。一图: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⑵在现场的危险区域悬挂安全警示牌,如:基坑(槽)、井架等处。
⑶标志牌、警示牌内容有针对性,统一格式。悬挂要整齐,醒目。派专人进行管理,破坏的及时更换。
8、生活设施
⑴在现场设置水冲式厕所,派专人进行管理,及时清理粪便。厕所用砖进行砌筑,并抹灰,贴瓷砖。厕所边设置化粪井。
⑵ 现场食堂用砖进行砌筑,灶台四周贴瓷砖,使用燃气。炊事员定期进行体检,有卫生防疫部门颁发的体检合格证,生熟食品分别存放、炊事员穿白色工作服,及时作好食堂的卫生。灶具、餐具定期进行消毒。
⑶ 施工现场设置喝水处,派专人进行烧开水。盛水容器定期清理、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