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炉前工人尿铅与尿粪卟淋定性检测 观察对象尿铅含量≥0.34 mol·L-1,但无铅中毒临床表现;轻度铅中毒尿铅含量0.58 mol·L-1,伴有尿粪卟淋定性检测≥+ +,或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腹痛、腹胀、便秘等铅中毒临床症状。从表1可见,甲厂改进后与改进前自身对尿铅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1,P<0.01);甲厂在改进前、后与乙厂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8.10、20.55,P<0.01)。甲厂改时前后尿粪卟淋定性检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0,P>0.05);而乙厂与甲厂改进前、后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甲、乙厂炉前作业工人尿铅、尿卟淋检查结果比较
厂矿名称 | 检查 人数 | 尿铅 | 尿卟啉 | ||||||
铅吸收 | 铅中毒 | 中毒率/% | + | ++ | +++ | ++++ | 异常率% | ||
甲厂改进前 甲厂改进后 乙厂 | 30 30 15 | 10 1 1 | 6 6 14 | 53.33 23.33 100 | 9 3 1 | 3 2 3 | 2 4 9 | 1 2 | 50 30 100 |
3 讨论
铅在人体内有蓄积作用,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中毒,但若作业环境空气中铅浓度较高,短期内也会发生铅吸收及铅中毒。铅溶点较低,极易在铁水上形成大量铅蒸汽,尤以高铅铁矿冶炼和作业环境防护条件较差的岗位更易引起铅中毒;乙厂的情况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冶炼厂在受到地理环境及防护条件比较差时,应将矿石含铅量低作为炉前工的职业病防治的一项重要指标。甲厂改进后炉前工尿铅、尿粪卟淋的2项指标均比未改进前有显著好转,这主要是该厂接受合理化建设,采用了铅用高铅锰矿与低铅锰矿混合后冶炼,降低了矿石入炉的含铅量,并且要求少用或不用高铅锰矿直接冶炼;目前,甲厂改进后仍发生铅吸收及中毒的患者较多,为此还应认真总结经验,要继续改善防护条件,同时进一步降低矿石入炉含铅量,使之成为更有效的治理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