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审核准备和专业引导
正式审核前,审核组长应召开专门的专业引导会议,介绍第一阶段的信息和第二阶段的审核重点、难点、工艺过程,以及受审核方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及其控制方法,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等。
结合审核有共同的思路,都可以从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阶段入手。审核首先需要进行“过程识别”,即把所有的工作、产品制造、管理措施,每个层次、区域、项目的活动都作为一个过程来分析,明确受审核方每一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明确各个流程、岗位、部门、层次之间的接口和相互关系,使审核过程具有针对性,区别对待,重点突出。
四、现场审核思路
现场审核的总体思路:遵循PDCA,按管理的体统方法展开,对每个过程控制、重要环境因素控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可以考虑采用过程方法。
五、审核过程控制
在结合审核过程中,审核组长应控制审核全过程。
① 周密策划检查表。
由组长与专业审核员进行第一阶段审核,了解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之后,召集第二阶段审核组成员举行专业引导会和任务分配会,审核组长就受审核方的基本情况进行说明,包括下一阶段的审核重点,并指导审核组成员编制检查表。检查表可以编制在一起,但条款号应清晰标明,建议将QMS审核放在EMS、OHSMS的第二阶段中审核。
②现场审核证据及样本的抽取。
应注意选取可以同时反映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状况的审核证据,突出重点,区别对待。
③审核时间的掌控。
审核员要会安排审核时间,一般来说第二阶段结合审核的重点是运行控制的效果,审核时间多安排在现场。对新参加结合审核的审核员,经验丰富的高级审核员要承担起传、帮、带的职责。
④审核方法的综合运用。
除常规的谈、察、看、记、听以外,获取当地新闻媒体、政府通报中的相关信息,举办顾客、供方、相关方、员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等方法,都可以适当运用。
⑤开具不符合报告。
当同时不符合三个体系标准的相似要求时,不符合报告可以合并开成一份,分别判三个标准的不符合条款。要注意不符合性质的判定,特别是OHSMS。各认证机构可依据本机构的风险分析,作出相应的判定准则。
⑥对体系总体有效性作出评价。
现场取证结束时,结合审核组必须对受审核方结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作出正确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管理体系文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适合组织的实际情况;
方针、目标、指标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重要过程、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环境、安全绩效/产品、服务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否已经建立自我改进的机制。
⑦结合审核的结论。
应根据审核目的和有效性评价,由审核组作出审核结论,一般包括符合、基本符合或不符合。应注意的问题是:
如果三个体系的结论一致, 可以直接对结合体系进行判断;
如果三个体系的结论有差异,就不能针对结合体系进行整体判断,而只能分别作出结论。
⑧纠正措施的跟踪。
主要根据以下原则验证和评价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在商定的时间内完成纠正措施;
正确分析原因,提出了纠正措施计划并已实施;
实施效果得到验证。
应注意某单一体系的修改是否对其他体系的管理造成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否得到相应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