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全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建立、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首先要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贯彻标准和建立体系的意义和有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企业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使每个员工都参与企业安全卫生工作,提高对安全卫生工作的认识,减少不安全行为和习惯性的违章。
目前我国从事建筑业的人员安全素质并不太高,从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违章造成事故的比例较大,所以,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各种专业的系统安全培训和教育,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其次,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还要求认证方要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提高相关方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所以,一个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就可以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全员的安全卫生意识,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由被动管理变主动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它将职业安全卫生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运用市场机制,突破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单一管理模式,将安全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使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在企业的地位,由被动消极的服从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许多企业自愿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然后又要求其相关方进行体系的建立与认证,这样就形成了链式纽带效应,依靠市场推动,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全面推广。这种自发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现场不安全隐患的整改。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封闭式的持续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管理体系,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所有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控制,包括安全设施所需的材料、设备有防护用品和分包方的控制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防止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用于工程上,防止素质低、未经安全教育的分包队伍和人员进入现场冒险作业,从而对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两个方面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特别要求施工现场应针对项目的规模、结构、环境、承包性质等实施安全策划,识别项目施工的危险部位及应实施的过程控制,制定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使这些危险部位和过程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各岗位的主要职责也强调全面贯彻体系文件的要求,从源头抓起,防止隐患的产生和发展,以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防患于未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在于能及时地发现并消除隐患,坚持开展检查、验收和体系审核活动,发现的隐患和不符合项,都要根据“立项、整改、复查、消项”的原则,实施封闭式管理,即发现了问题,要进行处理和处置后的验证,做到不合格的设施不使用,不合格的过程不通过,不安全的行为不放过。对严重违章、重大隐患和不符合项,还要调查其原因,制订消除不符合项原因的纠正措施,并实施监控,确保纠正措施的执行及其有效性。
六、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上,建筑市场的竞争都十分激烈。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窗口,施工现场的面貌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将对施工企业提高管理素质发挥积极作用,高水平的现场安全管理,无疑为企业增添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事业飞速发展,各类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量采用,施工队伍迅速增加,各种所有制、不同等级的施工企业进入建筑市场,造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一,行业安全监督的难度增大。面临这样的形势,安全管理模式和思路的创新与探索就现实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行业管理部门如何改进宏观控制,施工现场如何规范微观管理,其结合点在哪里,关键又是什么?据有关部门对重大事故抽样分析,当前的事故原因涉及安全管理方面的较多,如职工安全意识差,习惯性违章等等。因此,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审核认证,对施工现场实施有效的监控,达到是大限度地预防工伤事故的目的,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政策手段与市场手段,引导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上水平、上台阶,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控制事故的发生,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