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作者:陈志云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13日

4.3.1要求的“三全”的内容,即在组织的作业场所中的全部人员、全部设备设施以及全部活动。
  5、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的机制可包括应急的指挥机构、物资准备及供应机构、通讯设施保障及维护机构、避难及逃生场所的设立、救护系统、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等。
  6、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监控机制。任何事务如果没有有效的监控机制做保证,必然走向衰败。ISO14001在很多企业的成功实施就是因为有一整套健全完整的监控机制。该监控机制包括三级,即4.5.1要求的监测与测量;4.5.4要求的组织内部的体系审核及4.6要求的管理评审。不同级别、层次和频次的监控机制,在对组织的体系运作从点到面,从面到整体空间上都可以得到全面的制约。
  7、建立全面的评审机制。ISO14001有对组织进行相关内容评审的要求,如对方针的评审、对法律法规符合性的评审、对目标指标的评审等。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评审在内容、方式、范围、目的及手段上都有着本质的区别。组织建立的评审机制,针对的目标是管理风险。对风险评审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及其实施的结果,可否达到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的要求,通过风险控制措施方案的实施,是否还存在着新的风险、残余或附加风险。因此在组织中应建立起评审的机构、评审的技术支持、评审的责任要求等等。
  8、建立试行标准/OHSAS18001其他要素要求的管理内容,如OHS方针的制定、法律法规的获取、培训机制、文件管理机制、记录管理等。这些与ISO14001要求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在完成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之后,组织进入实施的过程。
  1、 体系文件的发布与体系的试运行
  体系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体系的正式运作。组织应按照文件管理的要求,将相关的文件发放到有关人员的手中。同时,还应做一些形象宣传,如利用看板等形式宣传试行标准/OHSAS18001在组织的推行,简要介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原理、运行的方式、运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等。这种做法已经得到很多企业的认同。关于文件的发放,对于组织行政管辖范围内文件的发放一般不会出现问题,而对于标准要素中4.4.6(3)的要求很容易忽视。4.4.6(3)要求,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应建立并保持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程序向承包方和供应商进行通报。因此凡是在组织的作业场所内进行各类活动的其他组织,对他们的活动也要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对于已列入应控制的风险范围的风险,要同组织管理的风险一样进行管理,因而相关文件的发放不可遗漏。
  2、织原有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融合。
  很多企业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非常健全的,在安全卫生管理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有的企业建立了比较的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措施计划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这些制度都不应废弃,应成为对于新体系的支持性文件和措施。如果有的组织在体系建立之后有一个移交问题的话,这个交接工作非常重要,成功的做法是最少有原推进室中的一人继续做体系的保持工作,这样才可能保证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
  3、全员性的宣导和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涉及到组织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往往不太关注的地方可能是发生事故或事件的重点。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包括制度和教育的缺陷)的问题,都可以导致各类事故和事件的发生,从一些企业频发事故原因的分析,往往由于一个人的误操作,可以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之后,宣导的范围应比ISO14001的宣导范围更加广阔。尤其对在组织作业场所内活动的非组织在编的人员,也要作为重点加以教育和管理。对于这方面的管理职责应明确。
  4、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的实施。
  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包括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培训教育实施方案(按照法律的要求,这一方案涉及三级安全教育、转岗教育、复岗教育、继续教育、管理岗位的安全教育、特殊工种教育等)、组织规定的需进行监控以上风险级别的运行控制方案、应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等。这些方案应以职业安全卫生措施的计划的方式分解到相关的部门。通过对风险级别的划定,组织所有作业场所内的风险状况,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方式,也都能熟练的掌握。
  5、人、财、物、技术资源的保障。
  预防性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充足的资源配置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安全卫生成本的投入得到的回报是长久的效益。无论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中的投入还是在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中的投入,都应作为组织资金安排的重点。
  6、监控机制的实施。
  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环节在于是否有一个起作用的监控机制。组织在建立时已经明确了三级监控机制,即4.5.1(监测与测量)、4.5.4(内审)和4.6(管理评审)。日常的监控应从体系试运行起就应该发挥作用。在体系文件中会明确规定日常监督检查的要求,但往往由于要执行的文件很多,一般不大可能每天去把文件翻一遍。成功的做法是在体系试运行前,将文件中要求的所有应进行的检查事项一一进行摘录。
以此类推,这样不会困惑于繁杂的检查要求而延误工作。
在体系试运行1—2个月以后,组织可以安排第一次内审。内审的级别在日常监测之上管理评审之下,但确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因为内审涉及面广(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普通员工),力度大(内审中开具的不符合项可占一年中所有不符合的80%以上),影响程度高(工作绩效的体现)。整个内审工作应严格按照《内审程序》的要求进行,选派合格能力强的内审组长是保证内审质量的关键。在以后的内审中也要在人员、时间等资源上予以保障。
  管理评审是最高级别的监控形式,是PDCA循环的最后一站,也是下一个循环的加油站,通过对OHS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风险控制措施计划落实等工作的评审,可对组织的风险状况进行宏观的了解,并根据评审的结果,提出下一个的阶段循环的总体方向。管理评审报告应向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发布,以引起更广泛的重视。
  在体系的实施过程中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其中必须关注的是在职业安全卫生绩效上要不断的持续改进。组织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降低和控制风险,因而把风险管理到可接受的程度是OHSMS的核心。那么如何实现持续改进,是体系运作的关键。持续改进要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事故率的降低、员工报怨的减少、作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安全投入占经营成本合理性等等,这才是组织所应追求的根本目标,最终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利益和投资人的利益的目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