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在建立和保持旨在实现环境目标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时应体现污染预防的思想。一个组织评价的重要环境因素为 "锅炉烟尘的排放",其所制定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为:2001年6月烟尘排放量减至2000年平均排放量的70%。组织有两种环境管理方案可供选择:A、改进设备(如改进喷嘴形状),改善燃烧条件(提高燃烧温度,提高进风量等),提高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将烟尘的排放量减少至2000年的70%;B、通过安装水膜除尘器,加强对烟尘的处理,将烟尘的排放量减少至2000年的70%。虽然A和B都能实现组织所制定的环境目标和指标,但A套环境管理方案是为了减少烟尘的产生量,B套方案却是通过末端治理来控制烟尘最后排入环境的量。在同等条件下(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相同时)组织应选择A而不是B,才能体现污染预防的承诺,当然有时两者结合采用也是很必要的。
二、运行控制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运行控制程序,即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进行控制时应考虑污染预防的承诺。组织在对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噪声排放或固体废物等进行控制时应首先考虑如何避免或减少上述环境污染的排放,然后才是如何对上述污染物质进行末端治理。如一个组织将"烟尘的排放"评价为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首先分析与"烟尘的排放"这一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主要有:燃料的选用,燃烧效率,烟尘排放的控制。组织应从污染的源头对烟尘的排放这一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全过程控制:A、在选择燃料时应尽量采用清洁能源,如用油或用液化石油气来代替煤,用优质油或优质煤来代替普通油或普通煤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烟尘的排放量。B、改造燃烧设备或加强对燃烧设备的维护保养以保证燃烧设备的能力;或改进燃烧条件,如增加进风量,改进炉内构造等措施来提高燃料燃烧的效率,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C、采用除尘器等末端治理设备设施来控制烟尘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组织在对烟尘的排放进行控制时应首先考虑A和B两种措施,然后才是C,或者三者结合使用,才能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环境因素,实现污染预防的承诺。
三、应急准备和响应
ISO14001:1996标准4.4.7中也明确要求: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首先是预防,然后才是减少。组织在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进行控制时尤其应体现污染预防的思想,因为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特点是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其发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将是巨大的。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防止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的费用与事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 (考虑到发生的概率因素)相比非常少(预防费用是补救费用的1/100、1/1000甚至1/10000以上),所以组织应将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的控制的重点放在预防上,而非事后的补救。组织应首先识别出可能导致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的因素:然后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防止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最后才是制定和实施各种补救措施,将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后所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若一个组织将"火灾"确定为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加以控制,首先应尽可能将所有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识别出来,如电线老化,电线短路,员工在禁火区域使用火种等;然后再制定和实施控制上述因素的措施,如定期检验电线线路,定期巡视厂区,消除火灾隐患,加强员工的消防意识等;最后才是火灾发生后将火灾造成的损失减少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如加强对消防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加强有关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加强消防灭火组织工作的演练等。总之,应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火灾发生上,而非火灾发生后的补救工作。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对 (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时应从污染预防的角度出发,对(重要)环境因素进行全过程控制,首先考虑如何避免环境污染的产生,其次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最后才是末端控制措施。这不仅可以实现环境方针中关于污染预防的承诺,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成本,提高了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