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好做:
第一方员工要培训、教育、考核;
第二方验厂要整理汇报;
第三方认证要接待解释;
还要迎接执法机构的检查、验收;
还有应急演练、评估;
……
哪项工作都不能落下,必须要建立有效的整合管理体系,从容应对。
企业安全管理是项系统性工作,要统筹兼顾,更要重点突出,引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效率,减少盲目的应付与无用功。
当前推广的最为典型的管理方法至少有:企业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与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替代OHSAS18001)等。
如果能够理解以上三个体系的产生背景及其管理特征,恰到好处地融合应用,构建“以ISO45001为主体、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突出双重预防体系”的企业安全整合管理体系,就能够使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一体化运行,取得较好的安全绩效。
1 双重预防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性对比
项目特征 | 企业双重预防体系 |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参考文件 | 豫政办[2018]68号,《河南省深化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豫安委办[2018]79号,《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用)》 DB41/T1646-2018《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
文件性质 | 强制性法规 给出了具体建设导则,强调执法监督 | 推荐性标准(《安全生产法》要求) 给出了原则和一般要求,要素的核心技术要求 | 推荐性标准 提出管理体系要求,给出使用指南,未提供绩效准则 |
背景 | 基于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由最高领导人提出,各级主管部门落实; 通过源头管控安全风险与隐患,实现整体的安全形势可控。 | 基于《安全生产法》及行业标准AQ/T9006-2010《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要求; 由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企业的安全管理。 | 基于各国的员工健康安全发展形势,在原区域OHSAS18001标准、国际劳工组织ILO-OSH标准等基础上; 由ISO组织; 针对提升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框架性要求及使用指南。 |
主导方 | 官方主导 资方/企业主体 | 资方/企业主体 | 劳方、资方、官方均衡制定 资方/企业主体 |
追求目的 | 确保社会安全生产形势可控 | 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 | 组织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场所 |
管理对象与关注点 | 安全风险及其隐患; 关注社会整体安全生产形势,涵盖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等,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的全面要素; 关注管理体系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机遇; 关注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
风险分级 | 引入可接受概念,风险分四级表示 | 引入可接受概念,优先顺序,分级分类控制 | 无可接受概念,对待所有风险进行优先顺序,消除危险源与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
后果影响 | 人员安全、健康 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 | 人员安全、健康 财产安全 环境影响 | 人员安全、健康 |
信息化管理 | 要求应采用、建立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信息平台,宜使用终端提高安全管理信息水平。 |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 未要求 但在指南的示例中提及信息技术与通信系统。 |
企业安全文化 | 无要求 | 安全文化建设是核心要求中目标职责要素的三级要求,应符合AQ/T9004规定。 | 在领导作用中强调、在持续改进中提出要求建设支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文化 |
基本方法 | PDCA | PDCA | 管理体系方法(过程方法+PDCA+风险) |
管理结合 | 要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标准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重点开展双重预防体系工作。 | 全员全过程参与,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 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 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 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 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 | 可与其他管理体系兼容或整合; 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之中 |
文档记录 | 明确指出 | 相对明确,以制度化管理为核心要求 | 相对灵活 |
2 构建以ISO45001为主体、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突出双重预防体系的企业安全整合管理体系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虽然只是关注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不涵盖财产安全、环境破坏方面的安全风险。但是,它提供了系统的管理体系方法,如果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各项基本规范要求,兼顾扩容到对影响到财产安全、环境破坏结果的安全风险管理,就可以实现对安全的系统性管理。
双重预防管理体系只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中的一项要素,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新的强制性法规要求,是ISO45001管理体系中的基本过程。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如能突出其重要地位,实现管理的预防性前置,既能满足标准要求,也能满足直接相关方——执法部门的要求。
故尝试提出“构建以ISO45001为主体、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为基础、突出双重预防体系的企业安全整合管理体系”的思路,供参考。
下表给出了以ISO45001标准为主体的三个体系的条款对照,供采用标准时参考。
在实际的企业安全管理整体体系建设时,建议用标准给出的思维为线索,以企业主要业务过程对应的岗位为单元,以企业生产运营目标下的安全指标为引导,进行管理要素的模块化策划与实施,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下的有效管理。
同时,企业的安全信息化建设同步跟进,实现动态管理。
如此,日常管理以业务单元的责任制管理为基础,有序实施。必要时,根据不同相关方的不同要求,进行模块化的抽取组合提供适用的方案,从而实现有效管理。
表2:以ISO45001为主体的三体系对照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 河南省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 | |
条款 | 管理要素 | ||
1 | 范围 | 1 范围 | 1 范围 3 总体目标 |
2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 编制依据 4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 术语和定义 | 3 术语和定义 | 5 术语和定义 |
4 | 组织所处的环境 | 7.3 注重实际,自主建设 | |
4.1 |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5.1.5 安全文化建设 | |
4.2 | 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
4.3 |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 | ||
4.4 |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 4.2 建立和保持 | 7.4 体系融合,协调统一 9. 1.2 (机构职责)制度建设 |
5 |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 | ||
5.1 | 领导作用与承诺 | 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 7 构建原则 7.1 组织有力 制度保障 9. 1.3 (机构职责)明确责任 |
5.2 |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 4.1 原则 | |
5.3 |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 5.1.2 机构和职责 5.1.2.1 机构设置 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 | 7.2 全员参与 分级负责 9.1.1 (机构职责)机构设置 |
5.4 |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 | 5.1.3 全员参与 | 9. 1.4 (机构职责)全员参与 |
6 | 策划 | ||
6.1 |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 ||
6.1.1 | 总则 | 10.4 编制风险清单 | |
6.1.2 |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价 | 5.5.1安全风险管理 5.5.1.1 安全风险辨识 5.5.1.2 安全风险评估 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 10 风险管控 10.1 风险判定准则 10.2 风险点确定 10.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10.2.2 风险点排查 10.2.3 风险(危险源)辨识【含重大危险源辨识】 10.2.4 风险分析 10.2.5 风险评价 |
6.1.3 |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确定 | 5.2.1 法规标准识别 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 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 |
6.1.4 | 措施的策划 | 5.5.1.3 安全风险控制 | 10.3 风险控制措施(常用措施/如何确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分层管控) |
6.2 |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 5.1.1 目标 | 15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效果 |
6.2.1 |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5.1.1 目标 | |
6.2.2 |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 | 5.1.1 目标 | |
7 | 支持 | ||
7.1 | 资源 | 5.1.4 安全生产投入 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5.4.1.1 设备设施建设 5.6.1.5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 | 9. 1.5 (机构职责)经费保障 13.1 信息平台建设 13.1 基本要求 13.2 功能模块(风险分析管控模块/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系统接口/系统管理) |
7.2 | 能力 | 5.3 教育培训 5.3.1 教育培训管理 5.3.2 人员教育培训 5.3.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5.3.2.2 从业人员 5.2.3.3 外来人员 | 9.2 教育培训 9.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9.2.2 从业人员 9.2.3 外来人员 |
7.3 | 意识 | ||
7.4 | 沟通 | 5.4.1.1 设备设施建设(三同时等) 5.4.3.2 职业病危害告知 5.4.3.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5.1.3 安全风险控制(结果及措施告知) 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备案与告知、联网 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5.6.1应急准备备案、信息互联、协同 5.6.2 应急处置 5.7.1 (事故管理)报告 5.7.3 (事故管理)管理(统计) | 10.5 风险公告 10.5.1 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10.5.2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10.5.3 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10.5.4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10.5.5 重大风险警示标识及定置管理 10.5.6 风险公告、标识的保持 12.6 信息上报 16.3 沟通 |
7.5 | 成文信息 | 5.2 制度化管理 5.2.2 规章制度 5.2.3 操作规程 5.2.4 文档管理 5.2.4.1 记录管理 5.2.4.2 评估 5.2.4.3 修订 | 6 体系架构 6.1建设导则 6.2 建设细则 6.3 工作指导手册 8 可视资料 14 文档管理(2制度、2台账、2清单、2记录1方案) |
8 | 运行 | ||
8.1 | 运行策划和控制 | 6.2 分级管控实施 | |
8.1.1 | 总则 | 5.4.1 设备设施管理 (建设/验收/运行/检维修/检测检验/拆除、报废) 5.4.2 作业安全 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 5.4.2.2 作业行为 5.4.2.3 岗位达标 5.4.3 职业健康 5.4.3.1 基本要求 5.4.3.2 职业危害告知 5.4.3.3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 5.4.3.4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 5.4.4 警示标志 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 | |
8.1.2 | 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 ||
8.1.3 | 变更管理 | 5.5.1.4 变更管理 | |
8.1.4 | 采购 | 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多雇主场合作业) 5.4.2.4 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外包管理) 5.5.3.1 隐患排查相关方纳入管理 5.7.3 相关方事故纳入管理 | 9.2.3 外来人员 |
8.2 | 应急准备和响应 | 5.6 应急管理 5.6.1 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 5.6.2 应急处置 5.6.3 应急评估 | |
9 | 绩效评价 | ||
9.1 |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绩效 | 5.4.1.3 设备设施运行(检测与监测设备) | |
9.1.1 | 总则 | 5.5.3 隐患排查治理 5.5.3.1 隐患排查 | 11 隐患治理 11.1 编制隐患排查专用清单 11.2 组织排查(确定排查方案/排查要求/治理建议) 11.4 隐患排查周期 12 双重预防体系过程管控 12.1 管控要求 12.2 综合管控 12.3 专业管控 12.4 动态管控 12.5 风险隐患公示 16.4 考核 |
9.1.2 | 合规性评价 | 5.2.4.2 评估 | 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 |
9.2 | 内部审核 | 4.3 自评和评审 | |
9.3 | 管理评审 | 5.8.1 绩效评定 | 16.1 评估 |
10 | 改进 | 16 持续改进 | |
10.1 | 总则 | 5.5.4 预测预警 | |
10.2 |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 5.5.3.2 隐患治理 5.5.3.3 验收与评估 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5.7 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 11.3 隐患治理(基本要求/治理流程/一般隐患治理/重大隐患治理/复核确认) 11.5 建立隐患台账 |
10.3 | 持续改进 | 5.8.2 持续改进 | 16.2 更新 |
说明 | 可在对应条款引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模块 | 可引用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素模块 | 可独立搭建,以符合法定要求,减少违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