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到,企业安全文化的基因由“个体安全行为”、“群体安全行为”及“安全氛围”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从这些要素上我们可以基本了解测量一家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企业进行安全文化改进时也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那企业如何改进这三个要素呢?这需要从了解基因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入手。
一、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性
就事物的本质而言,企业文化也同样具备生物基因的基本功能,即传承性和变异性。传承是指传承基因与众不同的部分,即特质,基因的传承性保障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果的稳定性。那么,企业安全文化基因是通过何种渠道或方式传承的呢?
首先是总结,通过将企业长期以来的理念探索、实践经验、创新方法和工具,进行系统的总结,再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经典理论,将总结出的各种理念、理论、案例、数据、方法和工具,进行科学的统计学分析并加以提炼和“提升”,并固化下来,形成可以广泛传播、广泛实践并具有鲜明特色的本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为传承提供便利;
其次是要将安全文化理念层层分解到组织行为、管理行为与员工行为中去,通过规章制度、作业流程、职能职责、工作标准使安全文化固化于制,达到文化与制度的融合;
再次是要把企业生产现场、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文化活动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使安全文化有效落地。
总之,是要将深奥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图表化、故事化、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简单化,便于员工理解和接受,更利于安全文化的有效传承。
二、安全文化基因的变异性
再来说安全文化基因的变异性。变异性则体现在基因的创新性方面,这一性能保障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可干预性。一个企业的文化,既要传承其传统中的优秀部分,又要根据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创新。只有如此,才能适应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企业安全文化基因的变异需要通过安全文化改进的方式来进行科学的干预。安全文化的改进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作,不是全盘否定过去,而是要大胆抛弃原有的已经阻滞企业安全发展的文化,这需要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内在的认知到主动求变的动力。
安达思的实践经验证明,这种干预的第一步来自于理念的创新,尤其是企业核心安全的重塑,以及围绕核心安全观所延展的企业安全理念体系。包括企业安全愿景、安全战略、安全方针、核心安全政策、安全观念等等。安全理念体系一旦确立,要以《安全文化手册》的形式加以固化,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
第二步来自于行为的改进。
首先要确认,人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有95%是属于习惯性行为。要成功地改变行为,就必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传承是发扬,变异是发展,了解了企业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变异,就能传承企业优秀的安全文化精髓,并根据企业的新体制、新观念、新背景、新目标适时适当作出改进,有序提升安全文化理念,改进全员行为,从而构建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