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标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公安部《关于修订道路交通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通知》,结合事业部发生的车辆伤害事故常见形态分析,本预案车辆伤害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和企业内机动车辆伤害事故中的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撞固定物等。
1.1.1道路交通事故
1.1.1.1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碰撞、碾压、刮擦、翻车等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1.1.2生产安全事故
1.1.2.1作业车辆在作业场所内行驶或作业中引起乘员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碾压、碰撞固定物等造成人员伤亡。
1.1.2.2车辆在作业场所内及作业道路上行驶因宽度、高度不足,转弯半径过小、地基承载力不足发生的车辆沉陷、翻车、坠车事故。
1.1.2.3维修车辆时未采取防护措施,砸伤人或溜车压人、撞人等。
1.1.2.4车辆在作业时发生车辆沉陷、翻车、触电引发火灾、爆炸。
2.2.1根据生产经营所涉及到的生产、运输、施工、办公、生活等各个环节的实际特点,按照危险源辨识和危险源评价的方法,确定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因素分析如下表:
车辆伤害危险源分析表
车辆类型/作业活动 | 危险(源)因素 | 潜在伤害(风险) | |
1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日常维护保养差 | 车辆伤害 |
2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带故障行驶 | 车辆伤害 |
3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车辆指示灯不完好 | 车辆伤害 |
4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安全装置缺失、机件失灵或损坏。 | 车辆伤害 |
5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安全装置、零部件突发性 故障。 | 车辆伤害 |
6 | 运输、工程、公务车辆 | 故障引起自燃 | 车辆伤害 和火险(火灾) |
7 | 车辆驾驶 | 道路通行状况不良,缺少必要的道路安全保护措施。 | 车辆伤害 |
8 | 车辆驾驶 | 道路湿滑、路面状况较差。 | 车辆伤害 |
9 | 车辆驾驶 | 视线不佳(未注意视觉盲区、夜间行驶) | 车辆伤害 |
10 | 车辆驾驶 | 遇自然灾害天气:洪水、大雾、雨雪恶劣天气,地震。 | 车辆伤害 |
11 | 车辆驾驶 | 疲劳驾驶 | 车辆伤害 |
12 | 车辆驾驶 | 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误操作、违章驾驶。 | 车辆伤害 |
13 | 车辆驾驶 | 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运输。 | 车辆伤害 |
14 | 车辆驾驶 | 生产、施工区域道路未进行人、车分流划分和标示。 | 车辆伤害 |
15 | 车辆驾驶 | 施工(作业)现场道路缺陷(路面状况差、土质松软等)、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 车辆伤害和翻车、坠车事故等。 |
16 | 车辆驾驶 | 施工(作业)现场车泵架设时,支腿不能完全打开,或打开后支腿距离边坡的安全距离不足。 | 车辆伤害和翻车、坠车事故等。 |
17 | 车辆驾驶 | 车泵架设场地有空穴、暗坑、电缆沟、管道、阴沟等。 | 车辆伤害和翻车、坠车事故等。 |
18 | 车辆驾驶 | 车泵架设位置承载力不足或车辆在作业面上通行; | 车辆伤害和翻车、坠车事故等。 |
19 | 车辆驾驶 | 原材料、产成品进、出站上、下磅称环节,装载机在料仓倒车环节观察不够,人员配合、指挥不当等。 | 车辆伤害 |
2.1.1事故发生的区域
2.1.1.1公司及各分公司、项目部生产区域内的生产、作业道路;
2.1.1.2施工现场的场内道路及作业区域内;
2.1.1.3生产和施工现场以外的道路上。
2.1.2发生事故的地点和装置
2.1.2.1原材料、产成品进、出站,上、下磅称环节,装载机在料仓作业倒车、落臂(夜间)环节;
2.1.2.2车辆通过临时修建而未硬化的施工便道,上、下马道因路面湿滑、下雨和积水导致路面松软,临时修建的回填土马道路面以及边坡未夯实出现沉陷;
2.1.2.3车辆进入施工现场、作业时,道路因宽度不够,转弯半径过小、地基承载力不足;
2.1.2.4牵引或拖泵到作业区域的过程中因挂钩或钢绳意外滑落;
2.1.2.5泵送设备设置在临时修建的回填土马道斜坡上,且混凝土运输车辆需重车倒车下马道;
2.1.2.6车泵架设时,支腿不能完全打开,或打开后支腿距离边坡的安全距离不足;车泵架设位置承载力不足或车辆在作业面上通行;
2.1.2.7车泵架设场地有空穴、暗坑、电缆沟、管道、阴沟、化粪池等无法承载车泵支腿压力的地形;
2.1.2.8生产施工区域周边道路上、下方有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电缆、障碍物,左右有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视线盲区;
2.1.2.9在厂区内、外道路上和施工作业等区域内有车辆运行的场所。
3.1.1车辆伤害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不限于)应迅速向所属单位报告,事故单位在接报后应立即核实现场情况,按事故类型报告事业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1.2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要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发生地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
3.2.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2.2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始终把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首先开展抢救人员,在多种处置措施中,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少的救援措施。
3.2.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突发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设备和预案演练等工作。
3.3.1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网络图
3.3.2应急指挥机构人员职责
3.3.2.1总指挥职责
(1)本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总负责人;
(2)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3)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进行救援活动;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指导处理善后事宜;
(5)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四不放过:1.原因未查清
2.责任人未处理
3.责任人及群众未受教育
4.整改措施未落实
3.3.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2)对现场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3)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工作: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协助总指挥处理善后,并参加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3.2.3通讯联络组组长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确保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畅通;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
3.3.2.4技术支持组组长职责
(1)指导抢险救援人员实施应急方案;
(2)针对救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应急方案;
(3)提供防止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3.3.2.5抢险救援组组长职责
(1)负责实施抢险救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抢救事故现场的物资设备,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4)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保证应急救援通道畅通;
(5)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救援活动进展情况,提出应急救援建议。
3.3.2.6医疗救护组组长职责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3.3.2.7物资供应组组长职责
(1)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到位;
(2)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为抢险人员提供安全配备;
(4)及时提供后续抢险物资。
3.3.2.8后勤保障组组长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负责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新闻媒体的接待工作;
(3)协调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3.3.2.9各项目的应急组织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司、分公司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项目应编制针对本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建立对应的应急救援组织,各项目应按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必要的抢险救援所需的各类机(工)具和物资材料,建立强有力的抢险后勤供应保障体系。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培训教育和宣传工作。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及时向分公司、公司和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4.1.1人的不安全行为;
4.1.2管理上的缺陷;
4.1.3生产、作业(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
车辆伤害事故,在任何季节均可能都会发生。在夜间、冬季、雨季、冰雹、大雾天气发生车辆伤害的可能性尤甚。
车辆发生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事故,均可导致车辆损毁和人员伤亡。车辆事故直接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对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对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4.1技术监控措施
4.4.1.1利用GPS监控系统对车辆行驶路线、速度实施全程监控;
4.4.1.2 改造车辆倒车镜位置,加大倒车镜监控范围,避免因驾驶员视野狭窄导致人为车辆安全事故。
4.4.2管理监控措施
4.4.2.1加强对驾驶员管控和资质的审核,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定期召开驾驶员安全学习例会,开展经常性的交通法规和驾驶技能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4.4.2.2对驾驶员出车状态进行监控;不定期上路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剔除驾驶员不良的驾驶习惯;定期对驾驶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对事故多发驾驶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驾驶安全防范意识;
4.4.2.3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控制,落实车辆回站三检制;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及日常修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保证车况良好;
4.4.2.4加强“GPS”系统监控数据的运用管理,对驾驶员驾驶途中做到实时监控,及时纠正驾驶员的不良习惯;
4.4.2.5严禁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和操作设备,在装载机作业范围设置警示线、警示牌、车身加装蜂呜器。
4.4.3人员巡查监控措施:生产场所由安全值班日及班组安全值班人员每日巡查进行监控,施工现场由安全员每日巡查进行监控。
生产、施工现场危险源监控表
类别 | 危险、有害因素 | 主要危险、危害 | 监控情况 |
一 般 事 故 隐 患 | 1、场内及周边道路夜间照明差 | 车辆伤害、人员伤害 | |
2、场内及周边道路上下有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电缆、障碍物,及影响车辆安全行驶的视线盲区。 | 车辆伤害、触电伤害和电缆等设施的意外赔偿,人员伤亡 | ||
3、临时修建的未硬化道路,因路面潮湿、下雨、积水致路面松软。 | 陷车 | ||
重 大 事 故 隐 患
| 1、车辆行驶道路虽然硬化,但路边临深基坑,因前期临时道路修建时对边坡、路基未夯实、地下水位下降、下雨致路基沉陷。 | 车辆侧翻。人员伤亡。 | |
2、临时修建的回填土马道,路面及边坡未夯实。 | 车辆沉陷、侧翻。 | ||
3、临时修建的马道路面及边坡虽然夯实,但马道坡度大于30度。 | 车辆制动差,重车上不去。易发生车辆伤害及人员伤亡 | ||
4、临时修建的马道路面及边坡虽然夯实,但道路转弯半径不足。 | 车辆以及东风车拖泵上下马道时易发生翻车事故。 | ||
5、临时修建的桥梁(或明显有隐患的桥梁),施工单位不能提供桥梁的最大承载力的。 | 车辆损害、人员伤亡 | ||
6、车泵、罐车等重型车辆在场内及周边行驶的道路宽度不足,转弯半径不足、承载力不足。 | 车辆损害、人员伤亡 |
按照事故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本预案将预警的级别分为三级。具体如下:
I级预警 表示安全状况特别严重,I级预警适用范围为:可能造成一人及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被困有生命危险的职工在5人以上的安全事故。
Ⅱ级预警 表示受到事故的严重威胁,Ⅱ级预警适用范围为:可能造成2人(含2人)重伤,或者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或者被困有生命危险的职工在2人以上。
Ⅲ级预警 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规定Ⅲ级预警适用范围为:可能造成1人重伤,或者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或被困有生命危险的职工1人且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达到救援目的的事故。
4.5.2预警启动程序
4.5.2.1现场一旦出现事故苗头或预兆,或即将出现事故,则马上启动Ⅲ级预警。
4.5.2.2一旦启动Ⅱ级预警,事业部应急办应当立即派人赶赴现场,了解事故情况,及时向事业部应急办报告情况。
根据“有备无患”的原则,对有关信息进行评估,当符合“重要经济损失或重要突发事件”的事件或事故即将发生或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进入预警状态。进入预警状态后,根据应急事件或事故的类别与性质,可能采取的措施(不限于此):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在适当范围内传递关于预警状态的信息,必要时广泛发布预警公告。
(3)转移、撤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妥善安置。
(4)指示应急小组相关领导、相关工作组及救援抢险组进入应急状态,进行初步应急资源整合,做好调配准备。
(1)Ⅲ级预警由各现场负责人发布;
(2)Ⅱ级预警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发布。
(3)I级预警由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对外发布。
预警发布可通过电话、对讲机或广播等形式发布,也可通过逐级下达,通过现场喊话等方式均可。
拨打紧急救援电话时,应说清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受伤人数及伤势等情况。
5.2.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5.2.2事故的简要经过;
5.2.3事故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6.1.1一级预警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为1级响应。
6.1.2二级预警对应的应急响应级别为2级响应。
6.1.3三级预警表示处于事故的上升阶段,且本单位(指公司及公司授权管理的分子公司)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达到救援目的的车辆安全事故,启动事故单位的应急预案实施救援行动。
6.2.1任何员工发生或发现交通事故,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和预警中心报警,预警中心接到事故报警后,按照工作程序,对警情做出判断,初步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如果事故不足以启动应急救援体系的最低响应级别,响应关闭。
6.2.2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所确定的响应级别启动应急程序,通知应急救援小组有关人员到位,开通信息与通信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包括应急队伍和物资、装备等)成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6.2.3有关应急队伍进入事故现场后,迅速开展事故侦测、警戒、疏散、人员救助、抢修等有关救援工作,当事态超出响应级别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时,向应急救援办公室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应急响应。
6.2.4当救援行动完毕后进行应急恢复,包括现场清理,人员清点和撤离,警戒解除、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等。
6.2.5应急恢复完毕后执行应急结束程序,由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应急结束。
应急响应基本程序
6.2.6按照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并根据响应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指挥机构及对应的预案:
序号 | 预警分级 | 响应分级 | 指挥机构分级 | 预案对应表 |
1 | Ⅲ级预警 | Ⅲ级响应 | 现场应急小组 | 车辆伤害应急预案 |
2 | Ⅱ级预警 | Ⅱ级响应 | 事故单位急领导小组 | 车辆伤害应急预案 |
3 | Ⅰ级预警 | Ⅰ级响应 | 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 公司应急预案 |
6.3.1当发生险情时,立即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迅速报告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迅速上报事故项目部应急办。
6.3.2报警方式利用电话、短信等通信方式向事故项目部应急办或当地政府救助机构报告。
6.3.3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时,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向事故项目部预警中心申请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与地方政府、应急救援队伍、公安、消防、医院等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保值班电话24小时联络畅通。
6.3.4现场应急小组通过上述联络方式向有关部门报警,报警的内容主要是: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人员伤亡数量及伤势等。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应迅速向事故发生地交警部门、保险公司、所属单位报告;事故单位在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生产部预警中心,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生产部应急办。应急办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核实现场情况,按事故等级汇报生产部应急领导小组。
信息的对外发布由应急办公室指定人员按照公司对外宣传的有关规定,拟订发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经应急领导小组审定后发布。
6.5.1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做好事故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事故结案。具体现场处置措施见专项预案。
6.5.2对事故中伤员及死亡家属给予相应赔偿,做好善后处理。
6.5.3事故单位成立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6.5.4进行应急演练,根据应急演练的实际情况,由事故单位应急办组织有关人员对预案进行评审,总结分析经验教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责任人电话(根据工程确定)
见附件一、附件二
在应急响应启动时,要准备车辆、急救箱、吊车、装载机等,保证应急状态下能迅速调用。
抢险物资配置表
序号 | 材料名称 | 单位 | 数量 | 备注 |
1 | 中砂 | m3 | 10 | 施工现场 |
2 | 碎石(5~20mm) | m3 | 10 | 施工现场 |
3 | 防水彩布条 | m2 | 100 | 施工现场 |
4 | 担架 | 个 | 1 | 项目部 |
5 | 急救药品箱 | 个 | 1 | 项目部 |
6 | 2公斤1211灭火器 | 个 | 12 | 公司办公楼 |
7 | 消防栓 | 个 | 10 | 公司办公楼 |
8 | 2公斤1211灭火器 | 个 | 10↑ | 项目部施工现场,视工程规模,不设上限 |
9 | 充电照明灯 | 个 | 3↑ | |
10 | 安全带、安全绳 | 副 | 2↑ |
根据我司从事的生产,施工中需要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摊铺机、吊装机械、钢筋加工机械等机械。由于机械的缺陷和安全装置失灵、吊具索具存在缺陷、非专业人员操作或驾驶、操作驾驶员违章或误操作、人机配合或机械交叉作业互相之间距离过近、现场人员违章进入机械旋转半径或不该站人区域等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事故,运行车辆上路行驶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会造成重大及其以上安全事故,且在任何时间均有可能发生。
事故应急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
3.1.1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公司应急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开展事故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应急物资的储备。发生等级事故后,根据应急指挥机构的指令,迅速高效运行,从人力、资金、物资、设备、技术等方面确保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行动顺利开展。
3.1.2分公司(项目部)应急组织职责
分公司(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对员工进行应急技能的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和隐患整改力度,做好预防、预警、预报工作。等级事故发生后,机构必须立即履行应急救援指挥小组职能,及时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2.1应急指挥机构
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网络图
3.2.2应急指挥机构人员职责
3.2.2.1总指挥职责
(1)本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响应的总负责人;
(2)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3)组织各应急救援小组进行救援活动;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指导处理善后事宜;
(5)及时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四不放过:1.原因未查清
2.责任人未处理
3.责任人及群众未受教育
4.整改措施未落实
3.2.2.2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2)对现场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
(3)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系工作:
(4)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协助总指挥处理善后,并参加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3.2.2.3通讯联络组组长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确保各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畅通;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
3.2.2.4技术支持组组长职责
(1)指导抢险救援人员实施应急方案;
(2)针对救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完善应急方案;
(3)提供防止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3.2.2.5抢险救援组组长职责
(1)负责实施抢险救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
(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抢救事故现场的物资设备,尽可能减少财产损失;
(4)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保证应急救援通道畅通;
(5)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救援活动进展情况,提出应急救援建议。
3.2.2.6医疗救护组组长职责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3.2.2.7物资供应组组长职责
(1)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到位;
(2)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为抢险人员提供安全配备;
(4)及时提供后续抢险物资。
3.2.2.8后勤保障组组长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负责事故发生时相关单位、新闻媒体的接待工作;
(3)协调做好事故善后工作。
机械施工环境周围是否有人员或其它障碍物、机械设备安全状况、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机械联合作业相互间距是否安全、报警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刹车系统与操作系统是否可靠、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和技术是否熟练及是否饮酒、排水沟槽是否出现松动。
4.2.1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
4.2.2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自然灾害、周边险情后,获取人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项目经理确认信息属实,及时通过广播等快速手段告知全体作业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
4.3.1机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转部分(如传动带、转轴、传动链、联轴节、带轮、齿轮、飞轮、链轮、电锯等)都必须设置防护装置(防护网或防护罩)。防护装置必须安装牢固,并且性能可靠。
4.3.2为防止运行中的机械设备或零部件超过极限位置,应配置可靠的限位装置。
4.3.3机械设备应设置可靠的制动装置,以保证接近危险时有效的制动。
4.3.4机械设备的气、液传动机构,应设有控制超压、防止泄露等装置。
4.3.5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中容易用出的部件,应设置防松脱装置,并配置防护罩或防护网等安全装置。
4.3.6机械设备应采取防噪声措施,使机械设备的噪声低于国家规定的燥声标准。
4.3.7机械设备容易发生危险的部位,必须设在安全标志、安全色和标志应保护颜色鲜明、清晰、持久。
4.3.8机械设备中发生高温、极低温、强辐射线等部位,应有屏护措施。
4.3.9所有电器的机械设备都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触电,同时注意防静电。
4.3.10待安装机械设备的场地应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栏栅、安全操作台等。
4.3.11制订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坚持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4.3.12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女工防护帽等。
4.3.13机械/机具设备进场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做好标识方可使用。
4.3.14机械/机具操作人员作业前要接受安全技术交底和班前教育。
4.3.15机械/机具设备定机定岗,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4.3.16机械/机具用电线路一律由电工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安装。
4.3.17机械/机具用电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的规定。
4.3.18电焊机必须使用电焊机专用电闸箱。电焊机一次线不准超过5米,二次线不准超过30米,接头不准超过3个。
4.3.19作业现场环境必须平整、整洁、宽敞,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闲杂人员不准逗留。
4.3.20不准使用报废的不符合标准的机械/机具。不准使用木工多用机床。
4.3.21机具设备上不准使用倒顺开关。
5.1.1止血
(1)压迫止血法: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纱布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
(2)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颓动脉、股动脉、腔前后动脉止血法。该方法简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
(3)弹性止血带止血法: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不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之。如当肪骨上1/3段或股骨中段严重创伤骨折时,常伴有动脉出血,伤情紧急,这时,就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创伤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弹性止血带,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止血带时损伤局部皮肤。止血带必须扎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同时记录上止血带的具体时间,争取在上止血带后2小时以内尽快将伤员转送到医院救治,若途中时间过长,则应暂时松开止血带数分钟,同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若伤口出血己停止,可暂勿再扎止血带;若伤口仍继续出血,则再重新扎紧止血带加压止血,但要注意过长时间地使用止血带,肢体会因严重缺血而坏死。
5.1.2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以保护创
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5.2.1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送医院抢救。不正确的搬运,可导致继发性的创伤,加重病痛,甚至威胁生命。搬运伤员要点:
(1)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变化,就提示有骨折存在。宜在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运,防止骨折断端可因搬运震动而移位,加重疼痛,再继发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使创伤加重。
(2)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己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5.3.1护送伤员的人员,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经过。如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暴力的大小,现场场地情况。
5.3.2胸部受损的伤员,实际损伤常较胸壁表面所显示的更为严重,有时甚至完全表里分离。例如伤员胸壁皮肤完好无伤痕,但已有肋骨骨折存在,甚至还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要高度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影响救治。在下胸部受伤时,要想到腹腔内脏受击伤引起内出血的可能。例如左侧常可招致脾脏破裂出血,右侧又可能招致肝脏破裂出血,后背力量致伤可能引起肾脏损伤出血。
5.3.3人体创伤时,尤其在严重创伤时,常常是多种性质外伤复合存在。例如软组
织外伤出血时,可伴有神经、肌健或骨的损伤。肋骨骨折同时可伴有内脏损伤以致休克等,应提醒医院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诊断。反之,往往会造成误诊、滑诊而错失抢救时机,断送伤员生命,造成终生内疚和遗憾。如有的伤员因年轻力壮,耐受性强,即使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时,也较安静或低声呻吟,并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甚至在血压己降到零时,还一直神志清楚而被断送生命。
5.3.4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后的剧烈疼痛,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软组
织坏死后的分解产物被吸收而中毒。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盼左右,及时止血、包扎、固定伤肢以减少创伤疼痛,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5.4.1立即停机断电,绑扎伤害部位上方血管进行止血,并进行简单包扎。
5.4.2通知应急处理小组,按照分工进行应急抢险工作。
5.4.3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伤员。并对事故情况并逐级上报。
5.4.4维护好现场,外人不准进入。
5.4.5分析事故原因,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信息报告程序和内容同“综合预案信息报告与处置”。现场报警方式为电话、扩音装置广播。对外求救的方式为电话联络,项目经理部应明确值守电话及救援电话。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响应分为两级。
项目经理部如发生重大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时,应紧急启动本项目部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重大以下生产安全事故时,事故项目经理部启动本项目部的应急预案。
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分为二级。
7.2.1一级响应程序
7.2.1.1项目经理部在接到发生重大及其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立即向项目部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2.1.2根据项目部领导指示,及时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通知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
7.2.1.3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员接到应急救援通知后,立即按要求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并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7.2.1.4项目经理部负责及时传达项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工作,并负责向项目部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接到事故报告24小时内,由项目部主管领导带队,相关管理部门赶赴事故现场,协助救援,并配合国家主管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置。
7.2.2.1在发生重大以下安全事故后,立即向项目部主管领导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7.2.2.2项目部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
7.2.2.3工程技术部负责及时传达项目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做好伤员抢救、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负责向项目部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最新动态。
项目经理部应配备应急报警系统、急救设备、通讯及运输设备,建立应急救援设施清单,明确贮存地点,并保持状态完好,还要针对项目的特点,准备特殊的应急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