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交通事故的特点与抢救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7月14日

 交通事故死亡一直位居意外死亡之首,伤情复杂。其特点与抢救原则有:

    交通事故的特点

    1、情况紧急 伤员病情紧急,要求医护人员马上反应。要求接到呼救,医护人员应立即出动,以最短的时间到达出事现场,根据伤情采取有效、恰当的急救或监护措施。

    2、急救环境差 交通事故现场大多条件较差,如夜间光线暗不易分辨,街头围观群众多不利于听诊及检查伤情;若现场险情尚未解除,可能危及救护人员,都会给现场急救带来困难。

    3、伤情复杂 最常见的是挫伤、骨折、内脏或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

    救护的基本原则

    1、抢与救相结合 先抢还是先救,应根据现场情况来决定。伤者尚未脱离险情时,应先设法使伤员迅速脱离险境,避免或减少损伤加重或再度损伤。如撞车事故,伤员被挤压不能动弹时,救护人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维持伤员的生命体征,保护重要器官,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2、评估一急救相结合 伤员从困境中解脱后,救护人员要迅速、冷静地对伤员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果断地进行紧急处理。若多数人受损伤,要根据致伤原因、受伤时的姿势及所处的位置,客观地进行伤情分类。对昏迷、心跳骤停的危重病人,迅速清理口腔和呼吸道异物,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抢救 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娴熟的技术建立静脉通道。在伤情需要或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实施心内注射、气管插管或切开、给氧、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及止痛药应用等,同时与医院联系,准备人力、物力配合集中抢救。

    3、急救与转运相结合 现场急救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刻,但因条件所致,许多救护措施只能是应急处理,现场救护按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初步处理后,迅速将伤员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现场救护措施

    1、止血 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可采用止血点压迫、直接压迫、填塞法、止血带等各种止血方法进行临时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 颌面部损伤时,血块、碎骨片、牙齿等易坠入呼吸道引起梗阻并危及生命。颌骨骨折时常造成舌后坠、阻塞咽腔引发窒息,急救时患者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颈部衣扣,取出口腔异物或吸出分泌物,舌后坠时,应设法将舌牵出口外固定,紧急时可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3、骨折固定 四肢和关节操作可用夹板固定,也可就地取材,或将骨折的上肢固定于躯干,下肢固定于健侧下肢,固定时不要过分牵拉伤肢,不要求断端准确复位。如有断离肢体,近心端结扎血管,止血包扎残端,对断掉比较完整的部分,用无菌纱布包裹,随伤员送往院内处理。如脊椎脱臼或骨折并伴脊髓损伤时,尽量不使脊柱扭曲或用力,以身体纵轴平行安置于担架上,决不能使用软质担架搬运。

    4、防止出血性休克 胸骨损伤时,可因肋骨骨折刺破胸膜或肺脏引起气胸、血胸,多发性肋骨骨折可引起反常呼吸运动,不要用力搬运;有张力性气胸时可放置单向引流,解除胸腔内压力;开放性气胸需立即密闭包扎。腹部开放性损伤,易引起内脏脱出,切不可把脱出的内脏立即送回腹腔,以免加重污染,可用清洁碗或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于腹壁上。多发性损伤时,创伤范围大,要注意对隐蔽、严重的创伤,在损伤部位不明确之前,不使用止痛剂,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以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此外,在转送医院的途中,车辆行驶应平稳,途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及各种引流管通畅,使用止血带止血时需记录使用时间,每1小时放松一次。颅脑损伤者应注意神志和瞳孔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加重、颈抵抗、心率减慢等应及早脱水降颅压,应用止血药等。保持伤员合理的体位,减少损伤痛苦。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