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目 | 序号 | 常见的安全隐患(风险) | 风险控制消减措施 | 控制级别 |
一、周围环境影响 | 1 | 重大事故伤害区域超出加油站,可能波及周边地区 | 扩大加油站建设面积,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距离 | A |
2 | 事故伤害区域内有居民住宅、生产单位、机关团体、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及其他重要公共建筑 | 按照规定建设防火区或隔离墙 | A | |
3 |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内有火源 | 应采取防火墙隔离、安全间距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 A | |
4 |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有输配电装置 | 应采取防火墙隔离、安全间距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 A | |
5 | 火灾爆炸危险区域内有其他的易燃、易爆危险源 | 应采取防火墙隔离、安全间距等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 | A | |
6 | 一级加油站在城市建成区内 | 应予以搬迁 | A | |
7 |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建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 应予以搬迁 | A | |
二、油罐设备 | 8 | 油罐属于非标准罐,材质不合格,钢板厚度不够 | 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制油罐 | A |
9 | 油罐未经过水压试验 | 应经过水压试验 | A | |
10 | 油罐外表面防腐绝缘保护层缺乏或不合格 | 应采用规定级别的防腐绝缘保护层 | A | |
11 | 油罐埋地顶部覆土和四周回填沙土厚度不合格 | 顶部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 m,周围充填沙土厚度不应小于0.3 m | A | |
12 | 油罐顶部采用混凝土或预制板覆盖 | 应采用砂质土覆盖 | A | |
13 | 油罐埋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 | 禁止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 A | |
14 | 油罐量油孔未设带锁的量油帽 | 应设带锁的量油帽 | A | |
15 | 一二级加油站的油罐不带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 宜带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 B | |
16 | 油罐与有关建筑物、设施安全距离不够 | 应严格按规定留够安全距离 | A | |
三、工艺系统 | 17 | 油罐车卸油未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 应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 A |
18 | 汽油罐车卸油未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 宜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 | B | |
19 | 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油罐车油气回收管道接口未装设手动阀门;密闭卸油管道的操作接口处未设快速接头及闷盖;未在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前设手动阀门;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未设在地面以上;油罐未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 油罐车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装设手动阀门;密闭卸油管道的操作接口处应设快速接头及闷盖;应在站内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前设手动阀门;卸油管道接口、油气回收管道接口应设在地面以上;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 B | |
20 | 加油机设在室内 | 不应设在室内 | A | |
21 | 未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配套工艺 | 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的配套工艺 | B | |
22 | 固定工艺管道未采用无缝钢管 | 宜采用无缝钢管 | B | |
23 | 工艺管道未埋地敷设 | 应埋地敷设 | A | |
24 | 油品管道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未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 | 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漏措施 | A | |
25 | 油罐通气管高出地面不足4m;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高出建筑物的顶面不足1.5 m;通气管管口未安装阻火器。 | 油罐通气管应高出地面4m及以上;沿建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管口,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 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安装阻火器。 | A | |
26 | 采用卸油油气和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汽油通气管管口未安装机械呼吸阀。 | 汽油通气管管口应安装机械呼吸阀 | A | |
四、电气装置 | 27 | 一二级加油站未设事故照明 | 应设事故照明 | A |
28 | 小型内燃发电机组排烟管口未安装阻火器 | 管口应安装阻火器 | A | |
29 | 电力线路未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 | 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 | B | |
30 | 爆炸危险区域电气设备等失爆 | 电气设备应选用dⅡAT3隔爆型电气设备 | A | |
31 | 油罐防雷接地只有1处 | 应不少于2处 | A | |
32 | 埋地油罐与露出地面的工艺管道相互未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 相互应做电气连接并接地 | A | |
33 | 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未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 | 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联合接地装置 | A | |
34 | 汽油罐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未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 宜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 | B | |
35 | 在爆炸区域内油品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未用金属线跨接 | 应用金属线跨接 | A | |
36 | 加油加气合建站未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 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 A | |
五、人员可靠性 | 37 | 加油人员聘用临时工 | 应聘用熟练的并具备相应技术技能和上岗资格人员 | A |
38 | 缺乏加油站安全技术技能 | 应加强加岗位安全技术技能 | B | |
39 | 应急训练和演练不足 | 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应急训练和演练 | B | |
40 | 人员超负荷 | 应合理定员定岗 | B | |
六、安全管理 | 41 |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不落实 | 应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A |
42 |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不健全不落实 | 应建立健全新工人上岗前、特殊工种、复工、全员等安全教育制度 | B | |
43 | 未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落实安全投入资金 | 应与生产、技术、财务计划同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提取安技措施费用 | A | |
44 | 安全生产检查不落实 | 应定期、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检查 | A | |
45 | 未形成系统的可操作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 | 应按照岗位、工种、危险作业、重大危险源、要害部位等制定操作规程规范,形成一整套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A | |
46 |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到位 | 应建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资格 | A | |
47 | 事故统计分析制度不健全 | 应形成未遂、已经发生的事故的系统完整的纪录和调查分析报告、年度月度事故统计 | B | |
48 | 危险源评估和整改未按规定进行 | 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建立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及时整改事故隐患 | A | |
49 | 应急计划和措施未按照有关规定健全落实 | 应设立应急指挥和组织机构,有场内应急计划、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和措施,有场外应急计划和向外报警程序,有安全装置、报警装置、疏散口、避难场所位置图,安全进出口路线畅通,急救设备符合要求,通讯系统与报警系统可靠,与应急服务机构建立联系,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训练和演习 | A | |
50 | 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设施未按照规定落实 | 有防火领导机构和各级防火责任制,有专职或兼职防火安全人员,并按规定时间路线巡逻,有健全的三级火灾隐患管理制度并建立了隐患整改台账,防火区设有防火安全标志,有重点防火部位分布图、灭火计划平面图,消防设施符合消防安全规定,消防用水、干粉等灭火剂充足,火灾通讯系统完备可靠,每年进行一次消防演习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