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对检修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进行了分析,预测危害后果,简要叙述了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制定的步骤与方法,为检修作业危险点分析提供依据,确保危险点分析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作业 危险点 分析 控制
一、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危险:所谓危险,就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既有或潜在的条件,危险-是安全的反义词。“危险的定义”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所具有的危害性(严重程度)超过了允许限度;则所从事的活动或对象系统是危险的,否则则认为是安全的。
2、什么是危险点: 危险点就是指事故的易发点、多发点、设备隐患的所在点和人的失误的潜在点。因此,危险点是一种诱发事故的隐患,如果不进行防范和治理,在一定条件下它就有可能演变为事故。作业中的危险点,是指在作业中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部位、场所、设备、工器具、人员等。
3、什么是危险严重度:危险严重度是表示危险严重程度的等级,是对危险严重程度的定性度量。一般危险分为4个等级:第一类,恶性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恶性事故发生,造成重大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第二类,严重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设备严重损坏或人身严重伤害;第三类,轻度的,这类危险的发生会导致人身轻度伤害或设备损坏;第四类,轻于第三类的轻微受伤或设备轻微损坏。
4、什么是危险点预测:危险点预测是指在作业前,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防范的一种方法。
5、什么是危险点预控法:危险点预控法是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提前预测和控制的方法。
二、如何做好危险点分析
要做好危险点分析,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危险点分析?危险点分析,是指在一项作业或某一项工程开工前,对该作业项目(工程)所存在的危险类别、发生条件、可能产生的情况和后果等进行超前分析,查找可能产生危及人身或设备的危险点既不安全因素,再依据有关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其目的是减少和控制事故发生。
其次要知道危险点分析的必要性,危险本身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因素是随机的,特别是因为它受到作业人员的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危险的程度也难以确定。因此,为防止事故的发生,必须对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危险点并全力加以“控制”。
三、危险点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危险点分析的方法:
在详细了解设备及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运行情况后,根据工作任务、检修项目及操作目的,对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在分析危险点时,应该对分析范围加以限定,以便在合理的、有限的范围内进行分析。列出所有影响安全的危险点,制定控制措施。
2、危险点分析的步骤:
(1)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次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点;
(2) 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点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
(3) 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点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4) 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点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5) 制定控制事故发生的预防措施;
(6) 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四、 危险点的预控
1 作业中危险点预控的一般步骤
(1) 认真了解即将开展的作业情况,分析它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给安全工作提出的课题。同时,回顾在过去完成的同类作业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作为预测此次作业危险点和制订安全防护措施的参照依据。
(2)作业前,班组长召开专题会议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预测,寻找存在的危险点,提出安全防范的办法。每个作业点存在的危险点可能是一个、两个或多个,因此,再分析预测的时候,应尽可能地把所有的危险点都找出来。最后,集中大家的意见,归纳出此次作业中应重点加以防范的危险点。
(3) 紧紧围绕确定的危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签字,坚持运用作业中危险点预测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
(4) 工作结束后对作业危险点预控工作进行检查回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下一次同类作业前要把遗漏的危险点都寻找出来,并结合以前的预测结果,制定出更完善的预控危险点的方案。
2 如何做好危险点预控工作
2.1 编制《危险点控制卡》
认真编制标准化、规范化的危险性因素控制表。首先,从班组开始,以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分场把关的原则,发动职工,抓好危险性因素分析工作。结合本专业、本岗位的各种典型作业,分析出危险点,对照《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措施等,初步提出作业项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形成危险点控制表。
2.2 《危险点控制措施卡》的主要内容
(1) 以班组为单位,按不同专业列出经常从事的作业项目。
(2) 由各专业针对作业内容、工作环境、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设备状况和劳动保护的特点以及以往事故经验教训,分析并列出人身伤害的类型和危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