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电厂燃煤锅炉同时脱硫脱氮技术与分析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8月15日

  活性焦和活性炭是不同的两种炭质吸附材料。活性炭的综合强度(耐压、耐磨损、耐冲击)低,而且表面积大,若用移动床,因吸附、再生往返使用损耗大,存在着经济性问题,因此人们研究出比活性炭比表面积小,但强度高的成型活性焦炭,具有更好的脱硫、脱氮性能,用于烟气的同时脱硫脱氮。

  活性焦吸附法是西德BF(Bergbau-Forschung)公司在1967年开发的,日本的三井矿山(株)公司根据日本的环境标准对其进行了改进,吸收了西德BF公司的成功经验,于1981年到1983年进行了1000/ Nm3h-1规模的试验,在此基础上又于1984年10月在自家的燃煤电厂建立了处理能力3万/ Nm3h-1的工业试验装置。经过改进和调整,达到长期、稳定、连续地运转,脱硫率几乎100%,脱氮率在80%以上,被日本通商产业省认定为第一号商品化装置。(根据设备运转结果,获得了各种资料,肯定了该技术,并定名为三井BF法。同时建立了3000/ta-1成型活性焦的商品化制造厂。

  在我国1991年,由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承担“同时脱硫脱氮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并于2001年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技术鉴定。该成果主要在三井BF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利用我国煤炭特点(灰分高>10%)研制出活性焦,其比表面积低,强度高,脱硫率90%,脱氮率80%,并且初期脱硫率、脱氮率均高于三井BF法,取得满意效果〔8〕。

  活性焦吸附法脱硫脱氮的优点:

  ①具有很高的脱硫率(98%)。

  ②能除去湿法难以除去的SO3。

  ③能除去废气中的HCl、HF、砷、硒、汞,是深度处理的技术。

  ④在低温下(100~200℃)能得到高的脱氮率(80%),因而不需要废气升温装置。

  ⑤具有除尘功能。

  ⑥过程中不用水,无需废水处理装置,没有二次污染问题。

  ⑦碱、盐类对活性焦炭没有影响,不存在吸附剂中毒问题。

  ⑧建设费用低,使用动力小则运行费用低。

  ⑨厂地面积小也可以建设。

  ⑩可以回收副产品,高纯硫磺(99.95%)或浓硫酸(98%)或高纯液态SO2,其中任选一副产品。

  活性焦吸附法脱硫脱氮的主要问题:

  ①固态的热吸收剂循环使用,是机械的方式,操作较复杂。

  ②吸附剂在运行中有磨损消耗,是成本的主要部分。

  ③烟气通过吸附床有较大的压力降由于以上特点,因此在美国政府调查报告中认为,该技术是最先进的烟气脱硫脱氮技术〔9〕

  3、经济分析

  由于排烟循环流化床是属于燃烧中进行脱硫脱氮,处理方法不同于其他三种方法(燃烧后烟气处理),所以不列入经济比较之内。

  根据美国能源部(DOE)报告,一个500MW的火力发电厂,用湿法脱硫(FGD)其设备费用为175/kw,运行费用18mille/kwh,在其后组合进SCR法脱氮,设备费为125/kw,运行费为6.2mille/kwh(催化剂使用寿命按6年计算,若按4年寿命则为7.6mille/kwh)〔10〕,因此合计起来该组合法脱硫脱氮的设备费用为300/kw,运行费为24.2mille/kwh。

  活性焦吸附法按300MW规模的火电厂烟气同时脱硫脱氮,其设备费用为175~225/kw,运行费用为10.8mille/kwh。

  电子束法100MW规模的电厂,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根据美国能源部报告的数据,设备费用是247/kw,运行费是21.6mille/kwh。根据日本资料报道,电子束法用于500MW规模的电厂,设备费是组合法的70%~80%,运行费是组合法的90%,由此计算,500MW规模的电厂,电子束法的设备费是210~240/kw,运行费是21.7mille/kwh,这个数值与美国能源部报告的数值是一致的。

  通过以上分析这三种方法的经济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脱硫脱氮方法的经济比较

 

 

项目

组合处理法

电子束法

活性焦吸附法

设备占的空间比例

100 

40 

较小

设备费$kw

300

210~240

175~225

(占的比例

100

70~80

65%~75

运行费用mille/kwh

24.2

21.7

10.8

(占的比例)

100 

90 

45

电厂规模MW

500 

500

300

 

 

  注:活性焦吸附法是按300MW计算的,若按500MW同样规模比较,经济效益会更好。

  根据表1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活性焦吸附法的设备费用和运行费用都比较低,需要的建设空间也小,尤其是运行费用是电子束法的50%,所以活性焦吸附法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

  4、结语

  活性焦吸附法虽然开发历史较短,但是进展速度非常快,日本在1981年开始进行了1000/Nm3h-1烟气脱硫脱氮试验,到1989年即在西德建立了32/万Nm3h-1的电厂燃煤烟气处理装置,处理效果非常好。相比之下,电子束法尽管开发的历史较早(1970年),在技术上也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大容量的电子加速器功率较大,耗电高,价格昂贵,建设燃煤电厂大型的实用规模的处理装置比较困难,因此实际进展速度并不快。

  活性焦吸附法脱硫脱氮有完整的工艺系统,最终可以得到高质量的副产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质量要求将愈来愈高,必将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制定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所以一方面可以满足当前对SO2控制的要求,又要为控制NOx作技术准备。因此,这种技术即属于超前性,又具有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旭常 中国燃煤SO2、NOx污染防治及生态优化。第七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论文集,1998.11.571~577.

  2.C.David Livengood,US DOE Rep(CONF-8908146-1)1989,34.

  3.荻须吉洋.化学工业,1989,(11),1972.

  4.青木慎治.燃料协会志,1990,(3),165.

  5.德永兴公.放射线产业,1989,(44),16.

  6.W.Depriest et al.US PB Rep,1989,(PB-89-220537)987-9107.

  7.尹藤仪郎.化学装置,1990.3.

  8.王德荣等.同时脱硫脱硝综合利用一体化研究技术报 告.2001.

  9.()Ekkehard Richter et ai.US PB Rep,(PB-89-172159)4229-4244.

  10.J.E.Cichanowica 火力原子发电,1990(10)99.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