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矿山井巷回采生产活动中,顶板事故特别是冒顶事故最为常见,其中以回采工作面尤为严重,主要发生在初次放顶和老顶来压期间。通过对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治措施。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安全生产
矿山井巷回采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分析,回采伤亡事故中,顶板事故约占三分之一,而大多数顶板事故又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其中,直接顶初次放顶占30 %~40%,老顶来压时占60 %~70%。因此,分析掌握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和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1 初次放顶时的冒顶事故特点、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1初采和初次放顶的特点
单体支柱工作面由开切眼向前采矿,叫初采。一般在开切眼推进10m左右,除工作面的回采空间外,支柱要顺序回撤,采空区顶板处于无支撑状态,随着悬顶面积增加,开始随回柱而大面积垮落,这就是初次放顶。如果顶板岩石不自行垮落,要向采空区顶板打眼放炮进行“强制放顶”。直接顶初次放顶的特点有:一是工作面控顶面积较大,支柱较多,承受的压力也较大;二是初次放顶时,一次回柱范围较大,顶板冒落范围也较大;三是回柱时人工操作量大,时间较长。
1.2初次放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
①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放顶距选择过大,放顶前顶板压力大于支护阻力,易发生压垮工作面的顶板事故;
②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容易推倒支柱而造成冒顶;
③初次放顶后,直接顶没有完全冒落,就继续采矿,使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事故;
④回柱方法不合理,造成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而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⑤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造成工作面支柱撑不住顶板而发生冒顶事故;
⑥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破碎带,或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⑦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思想麻痹,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从而发生冒顶事故。
1.3初次放顶时冒顶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放顶步距;
②初次放顶时,力争一次放顶成功,使直接顶完全冒落后,才能继续采矿;
③加强支柱的稳定性。支柱要按要求支设,使支柱都能达到设计的初撑力和支护阻力,尽量加打木垛,在不能打木垛的密集支护区,加打木撑。
④加强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保证在切顶线处切顶,同时防止冒落矸石窜入工作面推倒支柱;
⑤如果强制放顶,必须严格规定炮眼规格,装药量及放炮步骤,防止崩倒支柱,发生冒顶事故;
⑥初次放顶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并且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
⑦搞好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⑧工作面人员,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冒顶预兆,立即组织人员离开现场或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