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谈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措施

作者:班文健  
评论: 更新日期:2010年05月28日

        摘 要:在矿山井巷回采生产活动中,顶板事故特别是冒顶事故最为常见,其中以回采工作面尤为严重,主要发生在初次放顶和老顶来压期间。通过对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发生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治措施。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安全生产

        矿山井巷回采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分析,回采伤亡事故中,顶板事故约占三分之一,而大多数顶板事故又发生在回采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发生在顶板来压期间。其中,直接顶初次放顶占30 %~40%,老顶来压时占60 %~70%。因此,分析掌握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和规律,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1 初次放顶时的冒顶事故特点、原因分析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1.1初采和初次放顶的特点
  单体支柱工作面由开切眼向前采矿,叫初采。一般在开切眼推进10m左右,除工作面的回采空间外,支柱要顺序回撤,采空区顶板处于无支撑状态,随着悬顶面积增加,开始随回柱而大面积垮落,这就是初次放顶。如果顶板岩石不自行垮落,要向采空区顶板打眼放炮进行“强制放顶”。直接顶初次放顶的特点有:一是工作面控顶面积较大,支柱较多,承受的压力也较大;二是初次放顶时,一次回柱范围较大,顶板冒落范围也较大;三是回柱时人工操作量大,时间较长。

  1.2初次放顶时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
     ①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放顶距选择过大,放顶前顶板压力大于支护阻力,易发生压垮工作面的顶板事故;
     ②初次放顶面积过大,冲击力大,容易推倒支柱而造成冒顶;
     ③初次放顶后,直接顶没有完全冒落,就继续采矿,使控顶面积越来越大,容易造成冒顶事故;
     ④回柱方法不合理,造成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而容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⑤缺乏有效支护。支护方式不当,不及时支护或缺少支架,支架的初撑力与顶板压力不相适应,造成工作面支柱撑不住顶板而发生冒顶事故;
        ⑥地质条件不好。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所破坏,形成破碎带,或由于节理、层理发育,破坏了顶板的稳定性,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⑦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由于事先缺乏认真、全面的检查,思想麻痹,没有认真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从而发生冒顶事故。

  1.3初次放顶时冒顶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
  ①选用合理的采矿方法,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确定合理的放顶步距;
  ②初次放顶时,力争一次放顶成功,使直接顶完全冒落后,才能继续采矿;
  ③加强支柱的稳定性。支柱要按要求支设,使支柱都能达到设计的初撑力和支护阻力,尽量加打木垛,在不能打木垛的密集支护区,加打木撑。
  ④加强切顶线的支护强度和支护密度,保证在切顶线处切顶,同时防止冒落矸石窜入工作面推倒支柱;
  ⑤如果强制放顶,必须严格规定炮眼规格,装药量及放炮步骤,防止崩倒支柱,发生冒顶事故;
  ⑥初次放顶时,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并且有技术人员现场指挥;
        ⑦搞好地质调查工作,通过地质构造带时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
        ⑧工作面人员,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检查,一旦发现冒顶预兆,立即组织人员离开现场或迅速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