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依照有关设备管理的要求,设置应有的机电主管部门和电气、电缆、防爆检查、配件、设备、油脂等专业化管理小组,结合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工种岗位制度。企业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将制度编印成册,发至工作人员手中;或者制成宣传图板,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做到设备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特殊的环境限制,使煤矿机器设备的维护存在问题和困难,但定期的检修却能在最大范围内减少损失。井下的供电、通风、 排水和开采都离不开机器设备的维持这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所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煤矿顺利开采的前提条件。而定期的设备检修能够保证设备安全使用,提高设备的性能,增加开采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所以,应落实好机器设备的定期维护,切不可马虎大意,在检修时应当即时填写检修报告,明确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3.2 加大执行机电设备的监察力度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其次要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随着矿井高科技含量增加和机电设备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机电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术、过硬的本领和牢固的安全意识。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在认识和素质上也要全面提高, 煤矿机电专业性强,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广泛,要求监察人员素质全面,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楚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煤矿机电安全监察员大多从基层而来,深知基层之甘苦,有时一下难以完全放下情面。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缺乏主动性。缺乏岗位责任心和安全意识,无疑为安全生产埋下隐患。
3.3 合理使用机电设备
煤矿井下空气潮湿及电气设备和电缆易受砸、压、碰而使绝缘破坏,极易发生人身触电、漏电及短路故障。由于漏电事故的长期存在会使雷管提前引爆;电气设备的长期过载,容易引起火灾;漏电和短路故障又容易导致瓦斯、煤尘爆炸。为此,矿井电气设备必须采取可靠的保护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上述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人身和设备乃至矿井的安全,人身接触带电导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带电的设备外壳,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所以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发生,装设并使用必要的保护装置,进行合理的整定,均可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设备必须具有防爆性能。隔爆原理可分为四类:一是采用间隙隔爆技术。在外壳内部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后产生的压力和冲击波,不会引起外壳变形,并且从结合面的间隙逸出壳外的火焰等因与外壳充分接触并吸收热量冷却,也不足以引燃外部混合气体。二是采用本质安全技术。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降低电火花能量。三是采用超前切断电源和快速断电技术。四是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因此,煤矿必须使用防爆设备,并且设备外壳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设置机械闭锁装置,加强日常的管理维护,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爆炸现象的发生。煤矿井下的电气设备严禁出现“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及明火操作,加强电气设备的防锈处理,进行合理整定,充分发挥设备的容量,加强各类电气保护,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应合理使用已开发出的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减少故障率。可靠地提高了设备的运行稳定性。
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受利益驱动,煤炭企业常把生产任务摆在第一位,而机电安全则摆在被动应付生产、充当配角的位置,设备“连轴转”现象很普遍,由于个别维修人员平时不重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抱着“小车不倒只管推”的思想,只要设备在自己负责的八小时不出问题的消极意识。班班得过且过,对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声音、气味等不进行认真观察,进行简单处理后设备带病运转,导致一些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或者更换一个螺母就能解决的问题到最后不得不更换一台电机,因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和造成机电事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3.4 加大机电设备升级投入
提高机电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 维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水平, 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举措。要坚决改造落后的机电设备,淘汰高耗能、低效率、不安全的机电装备, 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性,严禁拼装、改造机电设备。要严格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的要求,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更新代替老式的设备。大力发展、推进煤矿机电装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机械化进程。
要争取国家政策性安全专项基金的扶持,采取多种形式的集资和融资,对照《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行业标准,做出规划,确保煤矿必须的生产装备、安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更新换代,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予以更换。要把好设备的进入关和维修关,保证按标准要求使用的维修设备,坚决杜绝伪劣电产品、无煤安标志产品、非防爆产品在煤矿的滥用,从源头上消灭事故源。
3.5 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3.5.1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设计方面, 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辨别真伪,把好质量关。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3.5.2 建立检修体系
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保证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要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 保证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 降低机电事故率。
3.5.3 加快机电设备信息化建设
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 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3.6 通过培训提升煤矿机电专业人员素质
员工是企业的生命,不论在何种企业中,好的员工必然带来好的效益。煤矿行业作为一个转型的传统行业,面对着机器化生产的全面铺开,对其员工的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员工不仅要从事体力劳动,还需要进行脑力劳动即对机器设备的操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煤矿机电专业人才队伍。针对职工文化素质低下的问题,应从源头抓起,在员工上岗之前就应该开设各类职前培训课程,如机器设备操作技能、机器设备维护技能、突发事故处理方法以及员工安全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等等。强化岗前培训,做到“不培训不上岗”,从员工自身出发,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职前培训中,不仅要让员工熟悉与煤矿相关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给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因为技术的稳定性来源于员工对职业责任的清晰认识。而且,职前培训要有延续性,要做到与时俱进,对新设备、 新技术的相关知识要及时进行宣传,帮助职工更好的适应工作中的新变化。
1) 改变原有的招工模式,对新招聘进入煤矿工作的机电专业工人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系统强化培训,经过一年左右的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煤矿机电专业的从业资格。
2) 加强在岗员工培训工作,对在岗工人的实际操作技能、安全规范知识等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避免员工因从业时间较长而产生工作、学习惰性,要使员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正确理念。
3) 完善煤矿专业、安全培训手段和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师资水平。提高煤矿企业员工参加、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实用性。
4) 提高煤矿行业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加强煤矿机电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物质上、精神上对员工进行关爱,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
4 事故预防
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渐进性或突发性,但是大部分事故发生的规律、原因是可知的。由于造成事故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包括认识程序、设计、 制造、疲劳、磨损、老化、检查和维护保养、人员失误、环境及其他因素。 通过经验教训及事故的统计分析,大部分事故的规律是可知的。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体系,是预防煤矿机电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煤矿井下的事故预防主要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知识技术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来预防事故发生。因此企业应做到:第一,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仅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安全技术措施的根本途径。机械化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消除人事伤害的危险。第二,设置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信号装置及危险牌和识别标志。第三,认真做好机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及事故原因的分析。总结分析事故原因是预防事故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事故的发生与其原因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通过总结事故教训,消除发生事故的原因,即可防止事故的发生。具体做法是针对事故的每个原因,吸取相应的事故教训,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加强管理。处理机电事故过程中要坚持
“四个一”和“四不放过”原则:即一事故、一追查、一处理、一通报及事故原
因不明不放过、没有责任者不放过、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拿出整改措施不放过。准确掌握事故信息,发现隐患立即处理。
5 结束语
机电事故的发生固然有其特殊性,但对它进行经验总结之后便会发现事故的预防是具有存在的可能性。在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后,我们从员工、 设备、 管理者三方入手,狠抓员工职前培训,规范设备定期检修,落实管理安全。从根源上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更好的实现煤炭开采的自动化,不断提高煤矿产量,保障整体工作合理有序进行。
煤炭企业要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 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 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 以经济杠杆为手段, 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和维护工作, 消除机电事故隐患, 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加快用新技术、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 从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是涉及矿山生产安全的大事,只有不断完善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扎扎实实搞好机电管理工作,提高现代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才能使煤矿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 艾井石.煤矿机电事故原因探析及对策思考[J]. 科技信息,2008(2):311-313.
[2] 高振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 [J].机械管理开发,2010(10):140-141.
[3] 李志宇.煤矿机电事故的预防措施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01.
[4] 何振龙.减少煤矿机电事故发生的可行性[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32.
[5] 周多慧,冯德清.煤矿机电管理与生产[J]. 矿业论坛,2009(19):374.
[6] 张 莉.机电一体化在煤矿的应用 [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88.
[7] 孙长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J]. 现代矿业,2009(4):11-14.
[8] 郭 靖.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