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 生产加工、装载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明确工作人员职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二)对货物装载、开票、计重等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三)对载货汽车驾驶人员出示的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进行登记;
(四)建立健全源头治超登记、统计制度和档案;
(五)接受、协助源头治超执法人员实施的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十三条 生产加工、装载单位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为营运手续不全的载货汽车装载、配载;
(二)为拼装、非法改装的载货汽车装载、配载;
(三)为载货汽车超标准装载、配载;
(四)违反规定计重、开票。
第十四条 有条件的生产加工、装载单位可以在装载场所设置监控设施。
第十五条 从事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驾驶人员装载货物时应当配合生产加工、装载单位做好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的登记工作。道路货物运输驾驶人员不得疲劳驾驶。
第十六条 装载货物的载货汽车,车货的长、宽、高,车货总质量和轴载质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和交通标志标明的限高、限长、限宽、限载标准;其载物不得超过机动车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公路收费站应当根据有关规定禁止超限超载载货汽车驶入收费公路。
第十七条 超限运输的载货汽车不得上路行驶,确需在公路上行驶的,承运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交通运输部门审批。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部门对生产加工、装载单位可以采取巡查或者派驻的方式实施监督管理,发现生产加工、装载单位装载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当责令当场卸载,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部门实施源头治超监督检查时,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生产加工、装载单位建立治超有关制度、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维护装载、配载现场秩序;
(三)根据本办法规定,履行报告、移送、抄告义务。交通运输部门的执法人员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但是,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保守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