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不到位,是一切事故发生的根源。人是一切活动的决定因素,安全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个别单位(部门)为了进尺、生产任务的按期完成和控制成本,一味的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视安全生产,对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督管理出现抵制、反抗或者不满的现象,导致安全工作不能保证时时有人抓、天天有人管的全天候管理要求,造成安全管理时紧时松的现象。配备安全管理队伍是安全生产的首要前提。企业不仅要在内部设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及其安全管理人员,还要在车间、工段、班组直至生产与经营的每个场所配备兼职安全员,做到整个企业的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安全生产也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根据总公司历年来的事故统计,全部属于人的违章行为所致,为此,只要安全管理监督到位,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规范,一切事故才能够根治。
安全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集中精力常抓不懈是保证。在实践中发现,安全管理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凉”的现象,上层领导特别重视,为安全生产可以说是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但到了所属的二级部门落实时就大打折扣,具体操作部门执行时就成了一句空话,部分中下层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不能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对安全闲起来抓、忙起来忘,出了事故抓,措施落实起来走过程、存在着严重的管理作风浮燥的现象。抓安全工作不能只流于口头形式,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务实的作风,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形成真抓实干的安全管理作风,企业领导必须做到“二不要二要”:第一,不要做“甩手掌柜”,要亲自坐堂。对安全工作的年度计划安排、上级重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传达、重大安全活动开展等,要亲自参加组织布置;第二,不要“挂名不出征”,要亲自出征。安全工作复杂多变、责任重大,企业主要领导理应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中挂上“第一头衔”,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坚决杜绝“只挂名不出征”的现象,要做到靠前指挥,亲临现场。
安全工作离不开足额的资金投入作保证。近3年来,上级部门及公司在安全方面投入已突破2000万元,但是离标准规定的投入还有一定的差距,使一些钻井设施陈旧,报废钻机仍在使用。应建立安全投入专项资金,同时突出抓好3个方面的投入:
一是智力投入。加强对职工的岗位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能力,增强全员的安全意识。
二是设备投入。不断提高设备的可靠率,提高安全生产达标水平。
三是奖励投入。在安全管理中,各企业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工作不力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进行严惩的同时,对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及时奖励,充分调动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工期服务质量、速度服从安全”、一切事故都可以控制和避免的观念,赢得安全管理主动权。
安全管理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企业管理的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应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没有经济效益,就不能保证企业再生产,最终企业就会倒闭。安全是伴随生产而存在的,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是复杂的,但事故又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能够避免的。首先,企业的设备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每一个操作过程都考虑到防护设施,消除危险因素,基本上达到设备本质安全。其次,企业合理的规章制度约束工人的操作行为,从行政上要求工人操作安全。第三,企业加强职工培训,使其达到熟练操作,充分认识正确操作设备是安全的根本保证,第四,人的安全素质提高,注重生命安全,不违章作业,也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第五,运用科学的安全预测方法,事先找出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去预防,使每一个生产环节都得到有效地控制,这样就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也就避免了损失,把不该损失的效益投入再生产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所以说加强安全管理就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安全就是效益,效益就是企业的发展,丢掉安全,就可能发生事故。一念之差,后果不堪设想。给企业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难以估价。
总之,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之本。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每个职工更要认真学习国家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强制生产。做到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整体安全生产水平。这样企业才可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