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技术理论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岗位培训即是按照各个岗位的规范要求,取得上岗、转岗、晋升等资格的培训和根据本岗位生产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适应性培训。岗位培训是职工培训的核心。企业首先要确定好岗位或部门人员所应当承当的职责,岗位职责要落实到任职人员身上,部门职责要落实到部门内所有组成人员身上,通过上岗人员的劳动来实现其战略目标。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随着经营机制的转换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对在岗人员知识的需求呈动态的趋势。岗位人员要上岗、转岗,要使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达到岗位要求,就要不断参加岗位培训以创造最大的效益。我们要求持证上岗,每年组织持证人员参加岗位升级考试,对涉及重大安全问题的岗位如起重机驾驶员、电工、锅炉工等,按劳动部门要求定期到其指定的学校进行培训。
四、加强继续教育,促进终生学习体系建立
继续教育,是指对已取得一定学历的在职职工进行知识的补充,拓展、更新知识和能力提高的追加性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更新已成为特有的社会现象。据统计,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20世纪中叶为10-15年,目前只有3-5年。有专家预测,今天的知识不过是2050年的1%,这样的发展速度,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将成为历史的必然。江泽明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基本的教育,尽管这个基本教育十分重要,但毕竟不是人生所受教育的全部,活到老学到老,人才的成长最终要在社会的伟大实践和自身的不断努力中来实现。”因此,我们十分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每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上级安排的新知识的培训,同时根据本单位的需要,自办短训班。如为迎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组织职工学习“WTO知识”;为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论证,组织全体职工学习相关质量体系标准;为实现办公自动化,组织全体职工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
五、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知识共享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和管理思想界,出现了推广和研究学习型组织的热潮,并逐渐风靡全球。初步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建立了学习型组织,已成为时代标志的著名企业-微软公司,其成功的秘诀就是倾心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就是一种通过不断学习,提升和积累人才资本、社会资本,塑造自我、创建美好未来、促进组织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形式。它包括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所有的成员都去不断掌握自己没有掌握的新知识;二是每个人掌握的新知识都拿出来,在组织中、团队中进行共享。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仅培养受教育的职工的自我教育能力,使职工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改正,养成自觉学习、自我陶冶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引导职工将学习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尽可能使职工多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概念、新理论,更重要的是提倡以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共同学习,是一种团队中员工之间有充分交流、能产生可持续绩效的学习,它能使个人和企业取得快速回报。信息时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团队工作已成为主流。以团队作战所产生的绩效,就如著名的木桶理论所说的,它的绩效并不取决于最高的那块板(即最高水平者),而是最低的那块板(最低水平者),这样,团队共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创新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挖掘潜能的重要手段。
六、严格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考核不仅是培训工作的一项必要内容,也是决定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考核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势必会葬送培训的成果。因此,要建立严密可行的教育培训考核办法,把受训者参加学习培训的表现和考核成绩同他的工作业绩考核、职务升迁、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等真正挂起钩来。打破干部、工人界限,对于勤于学习并有相应技能的人才,都应提拔任用,而不思进取,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敢于降职使用或下岗。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组织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培训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而开发人力资源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持续有效地开展各种职工培训教育,通过员工综合素质提高来提升其价值,以促进人力资源增值从而实现:职工参加教育 — 素质提高 — 个人利益改善 — 企业效益增加 — 加大教育投入 — 职工素质继续提高 — 职工利益更加改善 — 企业效益再上新台阶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