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创新安全教育的模式实践与探讨

作者:王治金 江崇峻 万丽娟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6月07日

  4. 以阵地为依托,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关系你我他几代人。为了抓好每个操作者的法制教育、遵章守纪教育,于1991年建立了安全技术教育室,购置了一系列电教设备和《安全知识》、《重大事故案例》录像片,使安全教育有了新阵地。教育室把国家安全法规、方针、安全技术、安全科学管理和公司历年事故教训融为一体,并组织全厂职工、技安员参观教育室,观看安全知识录像片,这种方式深受职工的欢迎。在经常性教育中为引导职工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把以往历年发生的工伤事故编写成教育警示录,汇编成《典型工伤事故案例》发至班组,告诫职工要“警钟长鸣”。汇编对每次事故的起因、处理办法都有分析说明,为职工遇到事故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了书面教材。

  5. 以媒体为导向进行安全教育

  重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造安全教育的舆论和声势。广播站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上班前向职工进行“安全讲话”提醒职工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要注意安全,确实做到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使广大职工经常置身于警钟长鸣的氛围中。闭路电视除播放工厂的安全生产情况外,每月还向职工家属播放一些安全电视录像片,系统地宣传有关安全和消防知识。内刊每周坚持出一期安全专版,表扬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通报违章行为。职工们在这些宣传中耳濡目染,时刻有一种紧迫感、危机感。

  6. 以情感为钮带进行安全教育

  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职工的不同心态注重情感教育。利用职工上有老下有小的亲情心理,举办了一次《给爸爸、妈妈的一封安全信》征文活动。职工子女踊跃参赛,最后从获奖征文中选登了几篇用板报形式在企业大门口展示。孩子们一声声发自内心的祝福,一句句发自肺腑之言,使职工泪流满面,深受感动。寓安全教育于职工的现实生活中,形象生动、切合实际、职工不仅喜闻乐见,而且积极参予。从如乐中接受教育,因而为杜绝事故苗头提供了条件,使职工按章操作自觉性更加增强了。

  三、安全教育层次化

  分层次安全教育方法能使安全教育工作更加正规化、程序化,使之各层次中的人员做好本层次的安全工作,保证了安全生产。为了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能有效地实施,我们将教育对象分为七类:①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教育;②中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③专职兼职安全监督人员的安全教育;④班组长的安全教育;⑤全员普及安全教育;⑥大中专生、技校生实习安全教育;⑦新入职职工、临时工的安全教育。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方法,做到因人施教,从而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分层次安全教育的关键是从各级领导抓起。安全工作能否真正落到期实处,安全法规和制度能否有效执行,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增强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特邀安全监察处领导给全体中层以上领导上安全法律、法规课,并进行了考试,考试合格后发给合格证,做到持证上岗。有效地强化了各级领导了安全意识,增强了抓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还实行全员性安全生产风险承包和安全否决的经济责任制,采取基层主管安全的领导与公司共同签定合同的形式。全年各分分公司、车间无事故工厂给予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分公司,其分公司领导的风险金和全分公司安全生产奖金一同扣发,年终评比先进一票否决。干部职工树立了以“安全生产为荣,忽视安全生产为耻”的安全意识。每个职工做到上岗讲安全,下岗查安全,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有安全的生产氛围。

  四、科学管理网络化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成立了企业一把手为主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各分公司相应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了各单位近40名专(兼)职安全员。所有生产班组设立了安全员,安全处负责全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安全管理网络本着“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使安全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我厂安全管理的又一特色,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大的经济效益。将危险性预先分析运用于指导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些科学管理网络化在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有效地保证了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论

  企业的安全教育形势、方法、内容还是传统的老模式,就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只有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特点、职工的不同心态,彻底除去表面化教育,把安全教育理论与职工的思想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形式多样,以情感教育为主,加强安全教育的趣味性,才能使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风气;才能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地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