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并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价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1)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2)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3)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4)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分析人员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火灾和爆炸;
——冲击与撞击;
——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
——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等);
——设备的腐蚀;
——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
包括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和由此产生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水、空气、土壤及噪音污染;资源枯竭。
危害因素辨识应考虑由于过去或将来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可能造成职业安全健康危害及环境影响,包括以往生产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丢弃、废弃与处理活动等。同时也应考虑异常(包括启动、关闭、维修、停机、工程开始/结束及其他非预期运行的情况)以及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比如火灾、爆炸、泄露、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紧急疏散、人员伤亡或重大环境污染)。
6.8 评估风险和影响
评估小组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提出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便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容许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2)评价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5 风险评价表),风险评价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重大事故隐患 | 20、25 |
隐患 | 15、16 |
中等风险 | 9、10、12 |
可容许风险 | 4、5、6、8 |
轻微的风险 | 1、2、3 |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许的危害因素清单
6.9 风险控制
各单位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风险度 | 等 级 | 应采取的行动 / 控制措施 | 实施期限 |
20-25 | 不可容忍 |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价 | 立刻 |
15-16 | 重大风险 |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价 | 立即或近期整改 |
9-12 | 中等 |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 2年内治理 |
4-8 | 可容忍 |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
<4 |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 |
控制改进措施的内容与顺序:
a)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①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②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b)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① 可行性、可靠性;
② 先进性、安全性;
③ 经济合理性;
④ 技术保证和服务。
6.10 更新危害因素及风险信息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有新项目、新的加工过程或新产品;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并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进行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暂无)
《危害识别分析表》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表》
1 评价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分数 | 人员伤亡程度 | 财产损失 | 环境污染 | 法规及规章度 符合状况 | 公司形象受损程度或范围 |
5 | 死亡;终身残废;丧失劳动能力 | ≥15万元 | 发生市级以上有影响的污染事件 | 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 | 影响超出本市的范围 |
4 |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职业病;慢性病;住院治疗 | ≥15~10万元 | 污染波及相邻公司,在化学工业园区有影响 | 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 | 影响限于本市范围内 |
3 | 需要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 | ≥10~5万元 | 污染限于厂区,紧急措施能处理 | 不符合工业园区的规章制度 | 影响限于本县范围内 |
2 | 皮外伤;短时间身体不适 | <5万元 | 设备局部、作业过程局部受污染,正常治污手段能处理。 | 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 | 影响限于公司范围内 |
1 | 没有受伤 | 无 | 没有污染 | 完全符合 | 无影响 |
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分 数 | 偏差发生频率 | 员工胜任程度 (意识、技能、经验) | 设备设施现状 | 管理措施 | 监测、控制、报警、联锁、补救措施 |
5 | 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 | 不胜任(无任何培训、无任何经验、无上岗资格证) | 带病运行,不符合国家、行业规范 | 从来没有检查;没有操作规程 | 无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 |
4 | 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 不够胜任(有上岗资格证,但没有接受有效培训) | 超期服役、经常出故障,不符合公司规定 | 偶尔检查或大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只是偶尔执行(或操作规程内容不完善) | 防范、控制措施不完善 |
3 | 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 | 一般胜任(有上岗证,有培训,但经验不足,多次出差错) | 过期未检、偶尔出故障 | 每月检查;有操作规程,只是部分执行 | 有,但没有完全使用(如个人防护用品) |
2 | 过去偶尔发生 | 胜任,但偶然出差错 | 运行后期,可能出故障 | 每周检查;有操作规程、但偶尔不执行 | 有,偶尔失去作用或出差错 |
1 | 极不可能发生 | 高度胜任(培训充分,经验丰富,意识强) | 运行良好 | 每日检查;有操作规程,且严格执行 | 有效防范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