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食品安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近因为出了个“毒黄瓜”,德国人不敢生吃蔬菜了,据说餐馆里几乎没人点沙拉。与此同时,台湾食品业的一藏就是三十年的塑化剂也让人心惊胆战。
食品安全的话题最近成了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不仅是个商业道德和社会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宏观经济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影响变量。
当下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比历史学家威廉?曼切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揭露的美国1929-1933年大危机前的美国过之而无不及,那时候美国的肉类加工行业中,工人随意在肉上踩来踩去,甚至混着死耗子等通过机器生产被制造成香肠销售。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民以食为天,食以洁为先。食品安全历来是各级、各届政府以及百姓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关系千家万户,一方面食品安全事故会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如不加强食品安全,也会使国家经济和行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其一,食品安全问题带来消费信心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2011年第一季度,我国外贸首次呈现逆差,在此情况下,经济增长不得不从依赖外需回归到扩大内需的轨道上来。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也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居民要有充足的购买力,其次,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敢于消费,能放心消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产生不信任,这种怀疑甚至会扩展到所有国产商品。在消费恐慌情绪的影响下,国内消费水平将萎缩,或者国内消费转化为进口消费,无疑会进一步打击国内生产企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国内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二,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摧毁整个行业链条,具有“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食品行业也是一个消费人群最广泛、影响面最广泛、涉及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工业品制造等多个产业链条,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面也十分广泛,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容易带来“一损俱损”的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
其三,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的注册商标制度带来极大挑战,不利于市场体系的完善。注册商标是由国家认证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商品标识,对企业来说,注册商标能够保障企业的品牌价值,是一种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放心消费的首要保障和选择商品的重要参考。尤其是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其具有的消费号召力非同一般。然而,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很多知名品牌屡屡爆出质量问题,包括三鹿、伊利、蒙牛、双汇,这些国内食品业的巨头都深陷“安全门”,何况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各式商标?这势必会使得注册商标的影响力大打折扣,对国内知名品牌产品的销售也带来巨大冲击。
其四,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严重影响未来国民素质。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国民人身安全,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最为紧密。“苏丹红”和“毒奶粉”事件就直接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很多无辜的生命因此而消逝,其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可见一斑。
其五,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后浮出,其造成的负面作用难以弥补。食品和家电、服装等耐用消费品不同,它是一次性消费,不存在消费后出现质量问题包退换的情况,因此,一般发现质量问题时已经消费完,事后难以弥补,这就更加使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
食品产业的发展因食品安全问题倍受重创,打击的是刚刚崭露头角的国内品牌,损坏的是苦心经营的企业声誉,制约的是行业整体的创新进步,拖累的是国家的经济安全。
鉴此,保障食品安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为何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出现?
国内的食品安全事件一般先由媒体曝光,再由监管部门介人调查,而由监管部门直接发布预警的并不多。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生命健康,打响“餐桌保卫战”刻不容缓,但是目前监管部门仍然采取一种“就事论是”的监管方式,盯着出事企业,抓着问题食品,却忽视了对食品行业整体的监管,难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疲于奔命”。 不难看出,食品安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不力所导致的。
三、解决方案
民以食为天。对于国民经济来说,食品产业始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据报道,我国的食品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步,已形成规模并步入发展新起点,具有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在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形势下,强化对食品产业的监管,就是保卫食品行业发展的命脉。
目前,我国的民事损害赔偿理念,还停留在让加害方负补偿性赔偿责任的阶段,即“损害多少赔偿多少”。这种赔偿方式对大多数经营者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在“大方”地支付赔偿后,还会继续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与补偿性赔偿相比,惩罚性赔偿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加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因此,食品安全法草案中的“食品违法假一罚十”、“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到10-20倍”等刚性标准,势必成为遏制食品违法行为的亮点条款。但还是有人提出:“10倍赔偿、20倍罚款仍然没有体现出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足够的尊重---以问题食品的价格而非消费者的生命来给食品安全‘定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这样的担心无可厚非。人命关天,再高的赔偿和罚款都无法换回健康的身心。因此,草案似可加大赔偿和罚款的力度,同时注重吊销营业执照、吊销许可证等“资格罚”的使用,杜绝继续从事严重违法行为的可能性,从而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机衔接起来,编织成一张更严密的法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建立信息共享的联动执法监管合作机制,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通过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对监管漏洞及时“打补丁”,并追根溯源从源头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固的“堤坝”。另外,对地方政府“护犊子”的做法也要大胆问责,保证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落实到位。
建立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应该提高食品市场从业人员准入的门槛。可以考虑对食品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认证制度;对食品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行市场主体准入前置审批制度;对食品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实施信用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提高《食品安全法》的效能,才能使这部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落到实处。
加大食品工业科技投入,建立食品企业示范工程
一是加强食品科技基础研究,支持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关键设备的研制工作,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开发和转化。二是大力扶持具有一定优势和特色的食品工业企业,努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培育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民族特色品牌。三是选择食品行业中影响食品安全较突出的产品,建立一套从原料到消费者食用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体系,根据地区特点建立不同的食品安全示范工程。
在食品流通环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
强化食品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集中力量整治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督促企业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严格市场开办者的质量责任制度。通过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的集中整治和建设,有效防范和制止假冒伪劣食品进人市场,让老百姓买到放心粮、放心肉、放心菜。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加强新闻媒体宣传
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体系,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的正面引导和舆论监督,提高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制,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间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要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在食品流通环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在食品.消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依法严查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减少,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