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签署文件
1、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与安全承诺书的通知
(1)公司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2)公司安全生产承诺书
2、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
3、关于任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通知
4、关于任命应急预案责任人员的通知
5、公司应急预案发布批准书
安全生产计划
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2、年度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
3、年度工余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计划
4、风险评价计划
5、年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6、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7、年安全费用投入计划
8、年安全标准化运行系统绩效监测计划
9、年度主要设备设施预修计划表
10、维修使用零件材料计划表
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97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类操作规程,以及各类运行记录(38个)
安全标准化培训
培训内容:(第二章)
1、与员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危害识别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个体防护用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记录保持和报告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许可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培训内容:(第三章)
(一)对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部长的培训
1、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2、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3、各部门部长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二)供应商、承包商使用公司设备设施前的培训内容
1、各种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培训。
2、遇到紧急情况紧急处理技能的培训。
3、事故、事件报告程序的培训。
4、与员工安全、健康相关的知识培训。
5、预防与任务相关风险技能的培训。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
7、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要求的培训。
(三)被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培训。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
3、标准化系统评价与管理评审的培训。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
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
6、事故、事件
培训内容:(第七章)
1、设备设施的管理。
2、设备设施的维护。
3、特种设备检验。
4、设备异常情况报告。
5、设备档案管理
培训内容:(第九章)
一、职业危害辨识
(一)风险分析
(二)危害辨识: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方法,危害分类 。
二、职业危害后果
1、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2、职业危害引起的各种职业病、多发病(即工作有关疾病)介绍。
三、自我防护方法
1、 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2、心理、生理性危险、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3、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四、职业危害报告方法
1、职业危害发生时职工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2、职业危害发生时员工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的程序。
培训内容:(第十一章)
1、检查制度、检查表的制定。
2、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分类,有效的补救技术,报告要求。
3、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的渠道。
培训内容:(第十二章)
1、应急预案培训和修订后的预案培训;
2、易燃品泄露处理措施和毒物泄露控制措施;
3、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防护用品的配戴;
4、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和部门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5、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6、基本防护知识和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7、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培训内容:(第十三章)
1.理解事故、事件的定义,事故、事件类型的区分。
2.熟悉事故报告的流程,内容要求。
3.事故调查技术。
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报告的事故、事件依据制度进行调查。
4.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
5.熟悉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要求。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显著位置张贴;
*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内容;
*印刷在现场安全手册中。
为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下列资源:
² 人力资源;
² 财力资源;
² 物力资源;
² 技术资源。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
法律法规意识
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提升、跟踪。
· 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
² 法律;
² 行政法规;
² 部门规章;
² 地方法规;
² 国家和行业标准;
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 最高管理者已书面任命下列职位?
² 安全负责人;
² 员工代表;
² 消防负责人;
² 急救员;
² 事故调查员;
² 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² 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 员工参与
· 员工代表的职责在工作场所展示。
· 员工有获得参与下列安全生产活动的机会:
² 任务分析;
² 设计与流程变化评审;
² 安全意识提升;
² 安全手册更新;
²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² 与外部权力机构沟通安全生产事项;
² 风险评价;
² 相关安全过程的行动;
² 变化管理的评审;
² 参与安全问题的调查。
文件与资料控制
· 标准化文件系统效力与效率,包括:
² 文件需求响应及时;
² 文件产生的流程畅通;
² 用户界面良好;
² 文件分发充分。
· 标准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效力,包括:
² 主索引表;
² 分配的适用性;
² 制定时间;
² 版本;
² 解释权;
² 批准;
² 变化;
² 废止;
² 存储媒介;
² 保存期限;
² 外部文件;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可获取性。
· 下列安全生产记录得到有效保留:
² 管理评审报告;
² 事故、事件记录;
² 风险评价信息;
² 培训记录;
²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² 事故调查报告;
² 检查记录;
² 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²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² 安全活动记录;
² 法定检测记录;
² 任务观察记录;
² 许可文件;
² 应急演习信息;
²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² 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² 维护和校验记录;
技术资料、图纸。
· 记录控制系统的效力,包括:
² 识别与检索;
² 可追踪性;
² 存储有效;
² 可读性;
² 保持期限;
² 维护效果;
² 可获取性。
标准化系统文件的质量。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² 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
² 外部团体或个人的抱怨;
² 直接的社会要求。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 备选供应商、承包商提供下列信息:
² 许可;
² 制度;
² 能力;
² 安全绩效。
· 合同、协议规定承包商、供应商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要求.
· 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
· 供应商、承包商的选择依据下列内容:
² 过去的安全表现;
² 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能力;
² 满足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
安全认可与奖励
· 有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展示安全信息。
· 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置于显著的位置。
· 对员工好的安全表现给予认可。
· 对部门执行标准化系统的绩效予以认可。
工余安全管理
· 有工余安全的宣传资料传阅、张贴、播放。
· 有疲劳、情绪、酒精、麻醉品及社区文化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涵盖所有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
· 制定了下列风险评价的计划:
² 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² 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²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² 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² 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² 火灾风险评价;
² 水灾风险评价;
² 紧急情况风险评价。
· 识别和评价下列职业危害及其影响,包括:
² 粉尘;
² 高温与低温;
² 振动;
² 噪声;
² 辐射;
² 毒物;
² 照度;
² 生物危害;
² 人机工效危害;
² 心理因素危害。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
· 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
² 员工培训;
² 角色分配;
² 与员工沟通;
² 小组会议。
· 编写的作业指导书符合下列要求:
² 简明扼要;
² 步骤清楚、完整;
² 危险源辨识全面;
² 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² 安全措施齐全。
安全教育与培训
· 调查与评价安全意识时考虑员工对以下方面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²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
² 操作规程;
² 应急程序;
² 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²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² 岗位职责;
² 特定风险;
²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²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² 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
² 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 对能力的要求考虑了:
² 用工连续性;
² 变化的要求;
² 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风险评价结果。
· 培训需求识别考虑了以下方面:
² 员工的需求;
² 领导的要求;
² 变化的需求;
² 生产过程的回顾;
² 记录的回顾;
² 学员反馈意见;
² 事故、事件信息;
² 风险评价结果。
· 针对已识别的培训需求,有包括下列内容的正式培训计划:
² 培训目标;
² 培训大纲;
² 培训时间;
² 培训内容;
² 培训方式;
² 培训教材;
² 考核方式。
建立了培训适宜性的评估机制。
· 管理层就下列内容接受了培训:
²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²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
² 沟通技巧;
² 检查、审核技术;
² 法律依从性管理;
² 应急管理;
² 职业卫生管理;
² 变化管理。
· 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接受了下列知识的培训:
² 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² 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
² 依从标准化系统的重要性;
² 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
² 操作程序、工作说明。
· 通过下列途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² 学员反馈;
² 绩效改善;
² 管理层反馈;
² 测试结果分析;
现场应用能力。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 设计管理制度包括了下列内容:
² 审核设计单位资质的要求;
² 审核设计文件(图纸)的要求;
² 负责设计管理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² 要求设计单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规定;
保存相关设计文件(图纸)的规定
· 地下矿下列设计文件和图纸妥善保存:
² 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
² 矿山总平面图;
² 井上与井下对照图;
² 通风系统图;
² 提升运输系统图;
² 井上、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² 风、水管网系统图;
² 避灾线路图;
² 井下通信系统图;
充填系统图。
· 露天矿下列设计文件和图纸妥善保存:
地形地质图;
² 采剥工程年末图;
² 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
采矿工艺
立了确保下列内容的采矿工艺管理:
² 采矿工艺适合地质条件;
² 考虑特殊灾害的影响;
² 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² 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生产要求;
² 回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
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 采矿工艺安全高效,包括:
² 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² 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
² 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² 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
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生产保障系统
· 建立防排水系统前查明下列情况:
² 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
² 河流沟渠汇水情况;
² 疏水能力;
² 积水区和水利工程情况;
² 当地降雨量;
² 历年最高洪水位。
² 矿井井口的标高是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m以上.
· 下列场所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
² 主要进风巷道和风硐;
² 进风井筒及其井架与井口建筑物;
² 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
² 井下机电硐室;
爆破器材库及油库。
· 供配电系统的有效性:
² 满足设计供电能力;
² 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² 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 通风系统的有效性:
² 通风设备与设施满足要求;
² 风速、风量及风质满足要求;
² 没有风流短路或污风串联情况。
· 防排水系统的有效性:
² 井下排水设备、设施能力符合排水要求
² 防水安全隔离矿柱符合设计要求
· 防灭火系统的有效性;
² 消防设备、设施和管网符合要求;
消防通道畅通。
变化管理
· 识别了下列因素引起的变化:
² 内部人员;
² 外部人员;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机构;
² 相关方。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 对下列过程和设备设施进行管理:
² 规划过程;
² 采购过程;
² 安装(建设)过程;
² 调试过程;
² 验收过程;
² 使用、维护过程;
² 报废过程;
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管理要求。
设备设施维护
· 制定了下列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
² 建(构)筑物;
² 采掘设备;
² 运输设备;
² 提升设备;
² 通风设备;
² 电气设备;
² 排水设备;
² 供气设备;
² 仪器仪表;
² 照明设施;
² 备用设备。
· 对下列设备设施实施了维护:
² 建(构)筑物;
² 采掘设备;
² 运输设备;
² 提升设备;
² 通风设备;
² 电气设备;
² 排水设备;
² 供气设备;
² 仪器仪表;
² 照明设施;
² 备用设备。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下列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² 紧急撤离;
² 顶板管理;
² 采空区管理;
² 地表塌陷区管理;
² 井巷、硐室维护与报废管理;
² 照明管理;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情况。
作业过程
· 每个生产中段和采区至少有两个符合规定的安全出口。
· 作业现场有紧急撤离路线的标识。
· 有人作业或通行的场所与通道以及天井、溜井和漏斗口等危险部位有照明。
· 井下破碎硐室、卸矿站等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是否采取防尘措施。
· 采空区得到及时处理。
· 采用崩落法开采的矿山,采场顶部有满足要求厚度的覆盖岩层。
· 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
· 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及采准、切割巷道采取支护措施。
· 建立了监测岩体的变形与移动的岩体移动监测系统。
· 按计划对井巷实施了维护。
· 地表塌陷区设明显标志和栅栏。
· 通往塌陷区的井巷封闭。
· 作业场所存在坠落危险的钻孔、井巷、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地表移动区外修筑有截洪沟。
劳动防护用品
· 评估了防护需求,包括:
² 头保护;
² 眼睛保护;
² 脸保护;
² 听力保护;
² 手保护;
² 脚保护;
² 呼吸保护;
² 热、冻保护;
触电保护
·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有效性,包括:
² 种类识别充分;
² 供应商资质符合要求;
² 贮存方法正确;
² 发放充分、正确。
· 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职业卫生管理
· 任命了合适的人员管理职业卫生工作。
· 提供合适的职业卫生设施?。
· 依据医学专业人员评估确定了下列各工种的体检要求:
² 上岗前体检;
² 换岗前体检;
² 退休前体检;
² 特定的体检。
· 下列人员进行了定期体检:
² 司机;
² 危险物品处理人员;
² 接触粉尘人员;
² 接触噪声作业人员。
· 药物和相关物品的控制满足:
² 许可制度要求;
² 药物的派发及使用按标准进行控制及检查;
² 过期药物及时处理。
· 现场卫生设施满足下列要求:
² 所有设施清洁;
² 提供了香皂、毛巾及纸巾;
² 垃圾桶保持清洁且垃圾定期清理。
职业危害控制
· 在制定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时考虑下列措施:
² 工程控制;
² 管理控制;
² 行为控制;
² 个人保护。
· 针对下列职业危害所采取的措施得到实施:
² 粉尘;
² 噪声与振动;
² 有毒有害气体;
² 人机工效;
² 高温与低温;
² 辐射;
² 潮湿;
² 照度不良。
· 就下列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
² 职业危害辨识;
² 职业危害后果;
² 自我防护方法;
² 职业危害报告方法。
职业卫生监测
· 根据监测制度进行了下列监测:
· 噪声;
· 粉尘;
· 空气质量;
· 有毒有害气体;
· 饮用水。
人机工效
² 人工搬运;
² 作业空间布局;
消除疲劳影响。
安全投入
· 安全生产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包括:
² 按规定足额提取经费;
² 专款专用;
² 专门账户管理;
²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要求;
·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以下几个方面投入了安全措施费用:
² 安全工程;
² 安全管理;
² 安全设备;
² 劳动防护用品;
² 安全标志及标识;
² 安全奖励;
² 安全教育培训;
² 工伤保险;
² 应急设备设施;
² 事故预防。
安全科技
· 设立的安全科技项目考虑了下列方面:
² 创新;
² 改造;
² 吸收;
应用。
工伤保险
· 收集了下列资料:
² 保险评估、年费及返回资料;
² 索赔事件资料;
² 已发出赔偿资料。
· 检查
巡回检查
· 巡回安全检查表包括下列内容:
² 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作业环境;
² 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行为;
² 识别不安全的设备、设施与工具;
² 识别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依从情况;
² 识别人机工效的需求;
识别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效力。
例行检查
· 例行检查制度包括下列内容:
² 为实施标准化系统所提供的组织保障情况;
²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² 安全检查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² 员工参与标准化系统活动情况;
² 应急响应的准备与演练情况;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员工的安全行为状况。
专项检查
· 专项检查的类型包括:
² 顶板检查;
² 提升系统检查;
² 排水系统检查;
² 通风系统检查;
² 紧急通讯系统检查;
² 应急救援系统检查;
² 危害气体监测设施检查;
² 机械安全装置检查;
² 供配电系统检查;
综合检查
² 节假日安全检查;
² 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
纠正和预防措施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
² 上级主管领导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阅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检验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评估要求。
应急准备与应急计划
有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并经评审、发布和备案。
· 应急指挥中心是否依照需要配备了下列必要的设备、设施:
² 通信设备;
² 必要电脑设备;
² 应急服务电话;
² 交通工具;
² 紧急、备用电源及设备;
² 应急处理方案;
² 周围地区主要干线和支线道路的交通图;
² 摄影设备;
² 应急人员配备能识别的的徽章、袖标;
应急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和设施。
应急保障
· 在配置应急队伍时考虑了下列人员:
² 应急指挥;
² 抢修与生产恢复;
² 医疗救护;
² 搜索与救援;
² 泄漏清除和抑制;
² 保安;
² 通讯;
² 后勤保障。
· 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² 应急培训;
² 撤离演习;
² 泄漏清除和抑制演习;
² 急救演习;
² 逃离演习;
² 响应时间演习;
² 模拟演习;
² 灭火演习及其它演习;
² 中止工作;
² 区域隔离的流程和位置。
应急评审与改进
· 在进行应急演习时包括下列事项:
² 确定了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² 编写了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²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² 指定了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² 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
² 编写了书面报告;
² 演习人员进行了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 在进行应急演习时包括下列事项:
² 确定了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² 编写了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²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² 指定了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² 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
² 编写了书面报告;
² 演习人员进行了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 事故、事件报告
· 下列事故、事件按要求报告:
² 人身事故、事件;
² 职业病;
² 设备事故、事件;
² 火灾;
² 交通事故、事件;
² 相关方投诉;
² 未遂、违章。
调查
· 被任命的调查员接受下列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
² 访谈技巧;
² 证据收集和保留;
² 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
· 事故、事件调查做到:
² 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
² 查明直接原因;
² 查明间接原因;
² 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² 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² 确定防范措施;
² 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
统计与分析
· 为了寻找规律针对下列内容进行了分析:
· 事故原因、种类;
· 每部门事故、事件;
· 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
· 伤害发生的地点;
· 致害物;
· 伤害部位;
· 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
· 哪一阶段的雇员;
· 原因分析;
· 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分析;
· 职业卫生重要因素分析;
· 工伤事故率分析;
· 事故、事件费用分析;
· 标准化系统元素分析。
事故、事件回顾
· 为员工进行事故、事件回顾提供环境与时间。
· 以适当的方式唤起对过去事故的回忆。
绩效测量
· 按监测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了安全绩效监测:
² 安全、健康目标;
² 各项安全、健康检查完成率;
² 设备定期检查完成率;
² 个人防护用品的依从程度;
² 职业危害监测情况;
² 事件、事故调查完成率;
² 纠正与预防行动完成率及其效果效率;
² 安全、健康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情况;
² 现场安全、健康许可依从情况;
² 任务分析及任务观察情况执行情况;
² 安全、健康委员会会议情况;
² 变化管理回顾情况;
² 培训情况;
² 法律法规依从程度;
² 持续改进标准化系统效力的情况;
² 安全、健康投入情况。
系统评价
·
· 内部评价人员具备下列能力:
² 熟悉相关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² 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
² 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² 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
² 具备辨别危险源和评价风险的能力;
² 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
·
· 通过内部评价确定了下列事项:
² 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
² 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² 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
² 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² 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² 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² 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
² 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² 纠正行动;
与相关方的关系。
系统管理评审
· 标准化系统评审包括下列输入:
² 监测与检测记录;
² 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² 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² 事故统计分析;
²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
²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² 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²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²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² 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 评审的结果包括:
² 标准化系统的效力和管理过程的改善;
² 资源需求;
预防损失和对识别风险的缓减计划。
法人签署文件
1、关于印发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与安全承诺书的通知
(1)公司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2)公司安全生产承诺书
2、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
3、关于任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通知
4、关于任命应急预案责任人员的通知
5、公司应急预案发布批准书
安全生产计划
1、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的实施计划
2、年度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提升计划
3、年度工余安全生产意识提升计划
4、风险评价计划
5、年员工安全意识提升计划
6、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7、年安全费用投入计划
8、年安全标准化运行系统绩效监测计划
9、年度主要设备设施预修计划表
10、维修使用零件材料计划表
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97个)、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类操作规程,以及各类运行记录(38个)
安全标准化培训
培训内容:(第二章)
1、与员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危害识别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3、个体防护用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4、记录保持和报告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5、许可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培训内容:(第三章)
(一)对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部长的培训
1、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2、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3、各部门部长安全生产职责与权限。
(二)供应商、承包商使用公司设备设施前的培训内容
1、各种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培训。
2、遇到紧急情况紧急处理技能的培训。
3、事故、事件报告程序的培训。
4、与员工安全、健康相关的知识培训。
5、预防与任务相关风险技能的培训。
6、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培训。
7、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要求的培训。
(三)被任命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的培训。
2、安全生产管理的培训。
3、标准化系统评价与管理评审的培训。
4、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培训。
5、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培训。
6、事故、事件
培训内容:(第七章)
1、设备设施的管理。
2、设备设施的维护。
3、特种设备检验。
4、设备异常情况报告。
5、设备档案管理
培训内容:(第九章)
一、职业危害辨识
(一)风险分析
(二)危害辨识: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方法,危害分类 。
二、职业危害后果
1、职业危害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2、职业危害引起的各种职业病、多发病(即工作有关疾病)介绍。
三、自我防护方法
1、 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2、心理、生理性危险、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3、其他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
四、职业危害报告方法
1、职业危害发生时职工应采取的防护措施。
2、职业危害发生时员工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的程序。
培训内容:(第十一章)
1、检查制度、检查表的制定。
2、危害因素识别,危害分类,有效的补救技术,报告要求。
3、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的渠道。
培训内容:(第十二章)
1、应急预案培训和修订后的预案培训;
2、易燃品泄露处理措施和毒物泄露控制措施;
3、各种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和防护用品的配戴;
4、安全疏散人群等基本操作和部门的标准化操作程序;
5、灭火器的使用以及灭火步骤的训练;
6、基本防护知识和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常识;
7、撤离的组织、方法和程序。
培训内容:(第十三章)
1.理解事故、事件的定义,事故、事件类型的区分。
2.熟悉事故报告的流程,内容要求。
3.事故调查技术。
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报告的事故、事件依据制度进行调查。
4.事故统计报表制度;事故统计与分析方法。
5.熟悉事故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要求。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显著位置张贴;
*作为员工岗前培训及再教育的内容;
*印刷在现场安全手册中。
为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实现提供了下列资源:
² 人力资源;
² 财力资源;
² 物力资源;
² 技术资源。
安全生产目标与指标的设立、沟通、回顾。
法律法规意识
对员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的识别、提升、跟踪。
· 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
² 法律;
² 行政法规;
² 部门规章;
² 地方法规;
² 国家和行业标准;
规范性文件及其他要求。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 最高管理者已书面任命下列职位?
² 安全负责人;
² 员工代表;
² 消防负责人;
² 急救员;
² 事故调查员;
² 法律法规需增加的职位;
² 与风险及其评估相关的职位。
· 员工参与
· 员工代表的职责在工作场所展示。
· 员工有获得参与下列安全生产活动的机会:
² 任务分析;
² 设计与流程变化评审;
² 安全意识提升;
² 安全手册更新;
² 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
² 与外部权力机构沟通安全生产事项;
² 风险评价;
² 相关安全过程的行动;
² 变化管理的评审;
² 参与安全问题的调查。
文件与资料控制
· 标准化文件系统效力与效率,包括:
² 文件需求响应及时;
² 文件产生的流程畅通;
² 用户界面良好;
² 文件分发充分。
· 标准化系统文件控制系统效力,包括:
² 主索引表;
² 分配的适用性;
² 制定时间;
² 版本;
² 解释权;
² 批准;
² 变化;
² 废止;
² 存储媒介;
² 保存期限;
² 外部文件;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可获取性。
· 下列安全生产记录得到有效保留:
² 管理评审报告;
² 事故、事件记录;
² 风险评价信息;
² 培训记录;
²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² 事故调查报告;
² 检查记录;
² 职业卫生检查与健康监护记录;
² 安全生产会议记录;
² 安全活动记录;
² 法定检测记录;
² 任务观察记录;
² 许可文件;
² 应急演习信息;
² 纠正与预防行动记录;
² 承包商和供应商信息;
² 维护和校验记录;
技术资料、图纸。
· 记录控制系统的效力,包括:
² 识别与检索;
² 可追踪性;
² 存储有效;
² 可读性;
² 保持期限;
² 维护效果;
² 可获取性。
标准化系统文件的质量。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² 外部关注的安全生产事项;
² 外部团体或个人的抱怨;
² 直接的社会要求。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 备选供应商、承包商提供下列信息:
² 许可;
² 制度;
² 能力;
² 安全绩效。
· 合同、协议规定承包商、供应商必须遵守的安全生产要求.
· 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与义务.
· 供应商、承包商的选择依据下列内容:
² 过去的安全表现;
² 遵守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能力;
² 满足企业的安全生产要求的能力。
安全认可与奖励
· 有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展示安全信息。
· 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置于显著的位置。
· 对员工好的安全表现给予认可。
· 对部门执行标准化系统的绩效予以认可。
工余安全管理
· 有工余安全的宣传资料传阅、张贴、播放。
· 有疲劳、情绪、酒精、麻醉品及社区文化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涵盖所有的过程、活动、场所及周边环境。
· 制定了下列风险评价的计划:
² 设备设施风险评价;
² 工程地质风险评价;
²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
² 交通、运输风险评价;
² 危险物料风险评价;
² 火灾风险评价;
² 水灾风险评价;
² 紧急情况风险评价。
· 识别和评价下列职业危害及其影响,包括:
² 粉尘;
² 高温与低温;
² 振动;
² 噪声;
² 辐射;
² 毒物;
² 照度;
² 生物危害;
² 人机工效危害;
² 心理因素危害。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
· 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
² 员工培训;
² 角色分配;
² 与员工沟通;
² 小组会议。
· 编写的作业指导书符合下列要求:
² 简明扼要;
² 步骤清楚、完整;
² 危险源辨识全面;
² 关键步骤确定准确;
² 安全措施齐全。
安全教育与培训
· 调查与评价安全意识时考虑员工对以下方面的掌握与熟练程度:
² 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
² 操作规程;
² 应急程序;
² 工作场所特定的安全要求;
² 事故、事件报告程序;
² 岗位职责;
² 特定风险;
² 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²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
² 人身安全的有关知识;
² 防止伤害的纠正行动。
· 对能力的要求考虑了:
² 用工连续性;
² 变化的要求;
² 特定岗位的能力要求;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风险评价结果。
· 培训需求识别考虑了以下方面:
² 员工的需求;
² 领导的要求;
² 变化的需求;
² 生产过程的回顾;
² 记录的回顾;
² 学员反馈意见;
² 事故、事件信息;
² 风险评价结果。
· 针对已识别的培训需求,有包括下列内容的正式培训计划:
² 培训目标;
² 培训大纲;
² 培训时间;
² 培训内容;
² 培训方式;
² 培训教材;
² 考核方式。
建立了培训适宜性的评估机制。
· 管理层就下列内容接受了培训:
² 事故调查分析技术;
²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技术;
² 沟通技巧;
² 检查、审核技术;
² 法律依从性管理;
² 应急管理;
² 职业卫生管理;
² 变化管理。
· 对安全生产可能有重大影响的员工,接受了下列知识的培训:
² 工作中潜在的风险;
² 事故预防及应急响应中的职责;
² 依从标准化系统的重要性;
² 偏离制度可能的后果;
² 操作程序、工作说明。
· 通过下列途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² 学员反馈;
² 绩效改善;
² 管理层反馈;
² 测试结果分析;
现场应用能力。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 设计管理制度包括了下列内容:
² 审核设计单位资质的要求;
² 审核设计文件(图纸)的要求;
² 负责设计管理的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² 要求设计单位(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的规定;
保存相关设计文件(图纸)的规定
· 地下矿下列设计文件和图纸妥善保存:
² 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和工程地质图);
² 矿山总平面图;
² 井上与井下对照图;
² 通风系统图;
² 提升运输系统图;
² 井上、井下配电系统图和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² 风、水管网系统图;
² 避灾线路图;
² 井下通信系统图;
充填系统图。
· 露天矿下列设计文件和图纸妥善保存:
地形地质图;
² 采剥工程年末图;
² 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
采矿工艺
立了确保下列内容的采矿工艺管理:
² 采矿工艺适合地质条件;
² 考虑特殊灾害的影响;
² 设备、设施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² 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生产要求;
² 回采顺序和方式适应开采现状;
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 采矿工艺安全高效,包括:
² 安全出口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² 采出矿量符合设计及工艺要求;
² 矿柱回收符合安全规程的规定;
² 采矿工程设施满足设备安全运行的要求;
凿岩、爆破、出矿能力相互匹配。
生产保障系统
· 建立防排水系统前查明下列情况:
² 矿区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和汇水面积;
² 河流沟渠汇水情况;
² 疏水能力;
² 积水区和水利工程情况;
² 当地降雨量;
² 历年最高洪水位。
² 矿井井口的标高是否高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
1m
以上.
· 下列场所用非可燃性材料建筑:
² 主要进风巷道和风硐;
² 进风井筒及其井架与井口建筑物;
² 主要扇风机房和压入式辅助扇风机房;
² 井下机电硐室;
爆破器材库及油库。
· 供配电系统的有效性:
² 满足设计供电能力;
² 设备、设施处于安全状态;
² 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 通风系统的有效性:
² 通风设备与设施满足要求;
² 风速、风量及风质满足要求;
² 没有风流短路或污风串联情况。
· 防排水系统的有效性:
² 井下排水设备、设施能力符合排水要求
² 防水安全隔离矿柱符合设计要求
· 防灭火系统的有效性;
² 消防设备、设施和管网符合要求;
消防通道畅通。
变化管理
· 识别了下列因素引起的变化:
² 内部人员;
² 外部人员;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² 机构;
² 相关方。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 对下列过程和设备设施进行管理:
² 规划过程;
² 采购过程;
² 安装(建设)过程;
² 调试过程;
² 验收过程;
² 使用、维护过程;
² 报废过程;
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管理要求。
设备设施维护
· 制定了下列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
² 建(构)筑物;
² 采掘设备;
² 运输设备;
² 提升设备;
² 通风设备;
² 电气设备;
² 排水设备;
² 供气设备;
² 仪器仪表;
² 照明设施;
² 备用设备。
· 对下列设备设施实施了维护:
² 建(构)筑物;
² 采掘设备;
² 运输设备;
² 提升设备;
² 通风设备;
² 电气设备;
² 排水设备;
² 供气设备;
² 仪器仪表;
² 照明设施;
² 备用设备。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 下列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² 紧急撤离;
² 顶板管理;
² 采空区管理;
² 地表塌陷区管理;
² 井巷、硐室维护与报废管理;
² 照明管理;
安全警示标志管理情况。
作业过程
· 每个生产中段和采区至少有两个符合规定的安全出口。
· 作业现场有紧急撤离路线的标识。
· 有人作业或通行的场所与通道以及天井、溜井和漏斗口等危险部位有照明。
· 井下破碎硐室、卸矿站等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是否采取防尘措施。
· 采空区得到及时处理。
· 采用崩落法开采的矿山,采场顶部有满足要求厚度的覆盖岩层。
· 对顶板不稳固的采场有监控手段和处理措施。
· 围岩松软不稳固的回采工作面及采准、切割巷道采取支护措施。
· 建立了监测岩体的变形与移动的岩体移动监测系统。
· 按计划对井巷实施了维护。
· 地表塌陷区设明显标志和栅栏。
· 通往塌陷区的井巷封闭。
· 作业场所存在坠落危险的钻孔、井巷、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等,加盖或设栅栏,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 地表移动区外修筑有截洪沟。
劳动防护用品
· 评估了防护需求,包括:
² 头保护;
² 眼睛保护;
² 脸保护;
² 听力保护;
² 手保护;
² 脚保护;
² 呼吸保护;
² 热、冻保护;
触电保护
·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的有效性,包括:
² 种类识别充分;
² 供应商资质符合要求;
² 贮存方法正确;
² 发放充分、正确。
· 员工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
职业卫生管理
· 任命了合适的人员管理职业卫生工作。
· 提供合适的职业卫生设施?。
· 依据医学专业人员评估确定了下列各工种的体检要求:
² 上岗前体检;
² 换岗前体检;
² 退休前体检;
² 特定的体检。
· 下列人员进行了定期体检:
² 司机;
² 危险物品处理人员;
² 接触粉尘人员;
² 接触噪声作业人员。
· 药物和相关物品的控制满足:
² 许可制度要求;
² 药物的派发及使用按标准进行控制及检查;
² 过期药物及时处理。
· 现场卫生设施满足下列要求:
² 所有设施清洁;
² 提供了香皂、毛巾及纸巾;
² 垃圾桶保持清洁且垃圾定期清理。
职业危害控制
· 在制定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时考虑下列措施:
² 工程控制;
² 管理控制;
² 行为控制;
² 个人保护。
· 针对下列职业危害所采取的措施得到实施:
² 粉尘;
² 噪声与振动;
² 有毒有害气体;
² 人机工效;
² 高温与低温;
² 辐射;
² 潮湿;
² 照度不良。
· 就下列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
² 职业危害辨识;
² 职业危害后果;
² 自我防护方法;
² 职业危害报告方法。
职业卫生监测
· 根据监测制度进行了下列监测:
· 噪声;
· 粉尘;
· 空气质量;
· 有毒有害气体;
· 饮用水。
人机工效
² 人工搬运;
² 作业空间布局;
消除疲劳影响。
安全投入
· 安全生产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包括:
² 按规定足额提取经费;
² 专款专用;
² 专门账户管理;
²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要求;
· 依据风险评价的结果为以下几个方面投入了安全措施费用:
² 安全工程;
² 安全管理;
² 安全设备;
² 劳动防护用品;
² 安全标志及标识;
² 安全奖励;
² 安全教育培训;
² 工伤保险;
² 应急设备设施;
² 事故预防。
安全科技
· 设立的安全科技项目考虑了下列方面:
² 创新;
² 改造;
² 吸收;
应用。
工伤保险
· 收集了下列资料:
² 保险评估、年费及返回资料;
² 索赔事件资料;
² 已发出赔偿资料。
· 检查
巡回检查
· 巡回安全检查表包括下列内容:
² 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作业环境;
² 识别并纠正不当的可能导致伤害的行为;
² 识别不安全的设备、设施与工具;
² 识别员工对个体防护用品的依从情况;
² 识别人机工效的需求;
识别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效力。
例行检查
· 例行检查制度包括下列内容:
² 为实施标准化系统所提供的组织保障情况;
² 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² 安全检查与纠正措施的执行情况;
² 员工参与标准化系统活动情况;
² 应急响应的准备与演练情况;
²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
员工的安全行为状况。
专项检查
· 专项检查的类型包括:
² 顶板检查;
² 提升系统检查;
² 排水系统检查;
² 通风系统检查;
² 紧急通讯系统检查;
² 应急救援系统检查;
² 危害气体监测设施检查;
² 机械安全装置检查;
² 供配电系统检查;
综合检查
² 节假日安全检查;
² 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
纠正和预防措施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反馈要求;
² 上级主管领导对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报告的审阅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效果的检验要求;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评估要求。
应急准备与应急计划
有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并经评审、发布和备案。
· 应急指挥中心是否依照需要配备了下列必要的设备、设施:
² 通信设备;
² 必要电脑设备;
² 应急服务电话;
² 交通工具;
² 紧急、备用电源及设备;
² 应急处理方案;
² 周围地区主要干线和支线道路的交通图;
² 摄影设备;
² 应急人员配备能识别的的徽章、袖标;
应急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和设施。
应急保障
· 在配置应急队伍时考虑了下列人员:
² 应急指挥;
² 抢修与生产恢复;
² 医疗救护;
² 搜索与救援;
² 泄漏清除和抑制;
² 保安;
² 通讯;
² 后勤保障。
· 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下列内容:
² 应急培训;
² 撤离演习;
² 泄漏清除和抑制演习;
² 急救演习;
² 逃离演习;
² 响应时间演习;
² 模拟演习;
² 灭火演习及其它演习;
² 中止工作;
² 区域隔离的流程和位置。
应急评审与改进
· 在进行应急演习时包括下列事项:
² 确定了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² 编写了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²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² 指定了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² 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
² 编写了书面报告;
² 演习人员进行了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 在进行应急演习时包括下列事项:
² 确定了演习时间、目标和演习范围;
² 编写了演习方案和演习方式;
²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² 指定了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² 安排了相关的后勤工作;
² 编写了书面报告;
² 演习人员进行了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 事故、事件报告
· 下列事故、事件按要求报告:
² 人身事故、事件;
² 职业病;
² 设备事故、事件;
² 火灾;
² 交通事故、事件;
² 相关方投诉;
² 未遂、违章。
调查
· 被任命的调查员接受下列事故调查技巧和知识的培训:
² 访谈技巧;
² 证据收集和保留;
² 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
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编写、报送及记录保存。
· 事故、事件调查做到:
² 查明事故经过及后果;
² 查明直接原因;
² 查明间接原因;
² 查明标准化系统暴露的问题;
² 分析事故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² 确定防范措施;
² 为制定防范措施确定负责部门、人员及其职责和完成时间。
统计与分析
· 为了寻找规律针对下列内容进行了分析:
· 事故原因、种类;
· 每部门事故、事件;
· 伤害发生的时间特性;
· 伤害发生的地点;
· 致害物;
· 伤害部位;
· 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
· 哪一阶段的雇员;
· 原因分析;
· 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分析;
· 职业卫生重要因素分析;
· 工伤事故率分析;
· 事故、事件费用分析;
· 标准化系统元素分析。
事故、事件回顾
· 为员工进行事故、事件回顾提供环境与时间。
· 以适当的方式唤起对过去事故的回忆。
绩效测量
· 按监测计划对下列内容进行了安全绩效监测:
² 安全、健康目标;
² 各项安全、健康检查完成率;
² 设备定期检查完成率;
² 个人防护用品的依从程度;
² 职业危害监测情况;
² 事件、事故调查完成率;
² 纠正与预防行动完成率及其效果效率;
² 安全、健康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情况;
² 现场安全、健康许可依从情况;
² 任务分析及任务观察情况执行情况;
² 安全、健康委员会会议情况;
² 变化管理回顾情况;
² 培训情况;
² 法律法规依从程度;
² 持续改进标准化系统效力的情况;
² 安全、健康投入情况。
系统评价
·
· 内部评价人员具备下列能力:
² 熟悉相关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标准与其他要求;
² 接受过安全标准化规范评价技术培训并获得证书;
² 具备与评审对象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技能;
² 具备操作内部评价过程的能力;
² 具备辨别危险源和评价风险的能力;
² 具备标准化系统评价所需的语言表达、沟通及合理的判断能力。
·
· 通过内部评价确定了下列事项:
² 系统运作的效力和效率;
² 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² 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兼容能力;
² 统计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² 信息技术在标准化系统中的使用情况;
² 安全资源使用的效力和效率;
² 系统运作的结果和期望值的差距;
² 绩效监测系统的适宜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² 纠正行动;
与相关方的关系。
系统管理评审
· 标准化系统评审包括下列输入:
² 监测与检测记录;
² 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² 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² 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² 事故统计分析;
²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
²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² 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²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²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² 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 评审的结果包括:
² 标准化系统的效力和管理过程的改善;
² 资源需求;
预防损失和对识别风险的缓减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