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分析研究事故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有助于对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危险因素的分析预控,便于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也能够增强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对危险因素的辨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 事故的主要特征
事故的主要特征表现在3个方面。
(1) 危害性
任何事故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个人、集体和社会带来身体、经济、社会效益方面的损失和危害,乃至夺去人的生命、威胁企业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
(2) 意外性
从主观愿望上来说,人们都不愿意发生事故,而事故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地点和时刻。意外性有3种表现:其一是有些事故在它首次发生之前人们还未能了解它;其二是不少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尽管人们努力去探索其发生的概率和规律,但是无法揭示出何时何地会发生何种事故;其三是人们的主观失误造成的意外,或称之为"人为意外",这往往是由于作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存有侥幸心理、工作马虎和有章不循等造成的。
(3) 紧急性
不少事故从发生到结束的速度很快,允许组织和个人做出反应的时间很短。这就要求人们注意积累经验和对策,熟练掌握设备的结构、系统的运行方式,尤其要注重对设备异常的分析总结,事先做好危险预测、预防措施和反事故预想,以便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尽量减少事故的危害。
2 事故的3个阶段
从事故的特征来看,似乎是防不胜防,无规律可言,无法控制,导致人们无可奈何,只能任其发生,甚至产生心理畏惧。其实不然,多年的实践证明,事故的普遍规律是存在的,只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对待,完全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或减少事故造成的危害。事故的发生普遍存在3个阶段。
(1) 前兆阶段
前兆阶段就是导致事故爆发的因素逐渐积累的阶段。任何事故都有前兆,只是在显露程度上有所差别。处于前兆阶段的事故最容易控制甚至予以消灭,而且只有在前兆阶段为处理事故做好准备,才能在其爆发时加以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这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做好日常的设备、系统和职工情绪的分析,加强巡回检查,根据缺陷的发生概率,及时、准确地发现事故前兆,组织安排合理的系统运行方式和消缺、维护工作。
(2) 爆发阶段
事故往往以极快的速度和极高的强度发生,因此事故的爆发阶段只在一瞬间。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基本上集中在这一阶段,这一阶段也最具有意外性和紧急性的特点。
(3) 持续阶段
持续阶段,即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仍然存在的阶段。这一阶段往往需要占用较长的时间,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所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事故造成的后果有精神上的,也有物质上的,要消除事故的后果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但是严重后果所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物质损失却难以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