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控制事故应从哪方面入手?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05日

     现在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建筑、运输等使用起重机的企业,其从业人员主要是临时工。这些“务工游击队”流动性大,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专业培训。他们一般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工作中难免失误。他们对起重机械和起重作业的安全风险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避免伤害。他们是生产的主力军,但同时又是安全的弱势群体,这就导致了在很多起重事故中,临时工既是事故的直接肇事者,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安全管理缺陷

     很多的企业面对起重作业的风险存在侥幸心理,采取逃避问题的态度,因而疏于管理。例如:对在用起重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力,没有建立相应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机制,忽视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等等,管理的任何环节出现任何疏漏都会埋下事故隐患。

     在当今,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安全、牺牲安全的行为依然存在。生产建设项目层层转包,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使起重设备的管理水平良莠不齐。隶属关系复杂、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为无资质的设计、生产、安装单位的存在和劣质起重设备流入市场提供了可乘之机,为起重安全埋下了事故隐患,使起重安全监管难度大大增加。

     2003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了特种设备的范围,再次明确了起重机、电梯、建筑升降机等起重机械是事关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

     《条例》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单位、使用单位应当履行的安全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条例》确立了两大安全监察制度,一是特种设备的市场准入制度,由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包括设计、制造、安装)实施许可、对使用单位进行登记核准、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发证;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对起重机械进行强制检验、执法检查,实行事故处理和监察责任制度。

     我们相信,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使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从而规范生产、使用者的安全行为,对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控制和减少起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