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要重视“三违”者的心理治疗

作者:周玉成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5月31日

 企业采取严厉的措施治理“三违”,已为广大职工所接受。可是,由于不同“三违”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在接受教育处罚后,同样引发了事故,使原本严峻的安全形势雪上加霜。因此,对“三违”者实施心理治疗,很有必要。
  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大敌”。煤矿企业对治理“三违”向来十分严厉。某企业对“三违”者除了停班学习一个月、发放最低生活费、扣除有关季度奖外,还要进行一周的品行习练、过“八关”教育等,可谓力度之大,让“三违”者望而生畏,不敢违章。这是好事,也很“灵验”,效果明显。可是有些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却念歪了“经”,工作方法简单,图省事,怕麻烦,引起了职工的反感。某位领导在井下发现一名职工未持证上岗,记下灯号、姓名后,便算完事。这名职工很恼火,心想:就今天换衣服忘带证了,结果以“三违”论处。下班后,他左想右想,就是想不通,感到实在窝囊,钻了“牛角尖”,骑着摩托车回家的路上一走“神”,被后面的汽车撞倒在地,造成了骨折。
  这还不算,还有更让人费解的事。一名上级领导(企业规定,干部每人每月一个“三违”指标,与绩效、履职挂钩考核)到基层抓“三违”,查到了包机人管辖的设备被人为破坏,没与包机人见面,也未进行现场处理,就欣喜若狂地上井了。这名包机人心里很不是滋味,几天茶饭不思,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损害。还有甚者直接向基层要指标等等,严重歪曲了治理“三违”的本意,在职工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分析以上治理“三违”引发的不良后果,主要是某些管理人员与职工缺少沟通、治理“三违”的心态不正等原因诱发的。鉴于此,笔者建议必须从领导做起,调整心态,科学决策,进行深层次的超前“预防”,帮助解决“三违”者的心理矛盾,从“根”上治理“三违”,杜绝各类现象的发生。例如,可以当面与“三违”者进行沟通,讲清利害和剖析案例,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同时也可以及时通过基层组织帮助做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三违”者的思想包袱。只要企业上下对“三违”者进行真心帮教,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是不难实现的。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