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尾矿库各阶段的病害及预防措施
3.1 勘察阶段对库区、坝基、尾矿堆积坝坝体及沉积滩的勘察质量低劣,排洪管线等处的不良地质条件未能查明,导致稳定分析、排洪验算等结论不可靠[4],造成库内滑坡、坝体变形、坝基渗漏、排洪涵管断裂、排水井倒塌等事故隐患。
3.2 设计阶段设计质量低劣,基础资料不确切、设计方案及技术论证方法不当、不遵循设计规范、对库区水位及浸润线深度的控制不明确,和要求不切实际等方面。而由此造成的隐患大多数是坝体在中后期稳定性和防洪能力不够,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其次,排水构筑物出现断裂、气蚀、倒塌等现象也往往由于设计人员素质不高或经验不足所造成的。因此,尾矿库必须做到精心设计,必须委托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前应切实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和方案论证工作,并且进行尾矿土工试验,必要时应进行筑坝试验,以校验设计方案的准确性。必须严格按《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和《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的等规范进行。设计完成以后必须请具备评价资格的机构进行尾矿库安全预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施工筑坝。
3.3 施工阶段在初期坝施工过程中,由于清基不彻底、坝体密实不均、坝料不符合要求、反滤层铺设不当等因素,可能会造成坝体沉降不均、坝体或坝基漏矿、后期坝局部塌陷等事故;若排洪构筑物有蜂窝、麻面或强度不达标,且负荷逐渐增大时,便会造成掉块、露筋、断裂、甚至倒塌等危害[5]。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按《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和《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的规范严格执行,在尾矿库施工验收阶段必须严格按《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YS5418-95)的要求进行,并且要进行安全现状评价,评价合格后方可运行。
3.4 运行阶段科学管理,尾矿坝管理应由有资质的人员经培训后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检查台账。由于尾矿库具有边施工边使用的特点,坝体形成的过程要借助尾砂堆坝,堆坝周期较长。随着坝体逐年增高,需要依次封堵排水井的进水口和进行其它管理工作,只有长期一贯保持良好的堆坝质量,才能保证坝体安全。在堆坝过程中,基坝、排水井和泄洪沟长期受水压、渗透、冲刷、溶蚀、气蚀、磨损、腐蚀等物理、化学作用,经受洪水、严寒、冰冻等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尾矿设施很难保持始终如一的良好运行状态。坝体要在运行期间形成,需要不断维护和控制,还要做好放矿,筑坝、防汛、防渗、防震、维护、修理检查,观测等日常管理工作,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与之配套的组织机构必不可少[6]。运行时必须每隔3a对尾矿库作安全现状评价,否则禁止再运行。
3.5 闭库阶段尾矿库即使停止了使用,库内已无积水,但洪水及地震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况且库内沉积滩面在常年风雨吹淋之下,滩面坡度渐趋平缓、调洪库容随之减少、洪水位的安全高度及安全滩长大多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排洪构筑物的寿命也是有限的,滩面表面干燥,甚至开裂,但内部仍呈饱和状态,一旦失事,其造成的灾害和正在使用的尾矿库的失事同等严重[7]。因此,从尾矿库使用到最终设计高程前2~3a必须进行闭库设计,且设计和施工方案应符合《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的安全法律、法规等技术规范,并须报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进行闭库安全评价。闭库工程结束后须经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闭库后的安全要求基本上与正在使用的尾矿库类似,库的等级、稳定、安全系数、防洪标准都与终期尾矿库的设计标准一致。闭库后所有安全管理工作仍由原企业负责。
3.6 从制度上建立杜绝尾矿库主要危害的管理措施,以便于对尾矿库在勘察、设计、施工、运行和闭库阶段的潜在危险的防治,可以看出,尾矿库的有些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安全监管部门和企业对于尾矿库存在的主要潜在危险的控制必须做到以下工作。(1)在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尾矿库政府规章制度体系,出台配套的、主要专业齐全的实施细则,依法管理,安全生产。(2)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建立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尾矿库安全责任制,有效开展尾矿安全管理。(3)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勘察、设计、施工和操作管理的规范、规程,从源头杜绝隐患。(4)完善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管理的体系、制度。(5)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善抢险救援机制。(6)严格安全巡查制度及台账,及时发现险情。(7)建立尾矿库风险基金,为尾矿库安全打下有力的经济基础。
4 结论
本文对尾矿库建设和运行的各个阶段和各单元的潜在危险进行论述和分析,并对可能导致潜在危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该项工作是加强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及预防尾矿库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要引起安全监督部门和企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