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鼓风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11月24日
八、特殊操作(开停机、紧急停机)
(一)初冷器的开停工
1、开工
①关闭水放空管,打开初冷器冷凝液管线阀门并检查是否畅通。
②打开初冷器顶部放散管,通入蒸汽分别清扫初冷器冷凝液和下液管线。
③待放散管冒出大量蒸汽3—5分钟后,打开煤气进口阀门用正压煤气赶蒸汽,开煤气进口阀门时要慢慢开,待放散管见到煤气后,做爆破试验合格后,关闭放散管,再打开煤气出口阀门。
④慢慢打开循环水及低温水,调节水量,使煤气出口温度符合技术要求。
⑤初冷器使用后,随即开初冷器一段冷凝液循环泵后再开初冷器二段冷凝液循环泵连续喷洒,以防止冷凝液循环槽溢槽。
⑥注意在煤气未通入之前,严禁使用冷却水,以防吸瘪设备。
2、停工
①先关闭低温水入口阀。
②关闭煤气出口阀,再关闭入口阀,打开放散管。
③关闭循环水入口阀,打开放空管。
④再通蒸汽清扫煤气壳程及冷凝液下液管,清扫完毕后,关蒸汽阀门,关下液阀门。
⑤注意:在清扫初冷器时严禁停气后将初冷器既不与煤气接通,也不与大气相通,否则有吸瘪设备的危险。
3、初冷器的倒换
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好人员检查管线是否良好;
②得到有关部门、车间允许后方能倒换作业;
③打开待用初冷器放散管及蒸汽吹扫阀,用蒸汽赶空气,待放散冒出蒸汽3—5分钟后,打开下液管阀门。
④关闭蒸汽停电捕通知炼焦车间停止出炉,减小煤气吸力,初冷前为正压,打开初冷器煤气进口阀,用煤气赶蒸汽,待初冷器顶冒出煤汽3—5分钟做爆破试验合格后关闭放散。
⑤打开循环水出口阀,再慢开进口阀,打开煤气出口阀,再打开低温水出口阀,慢开低温水进口阀,调节各点温度符合工艺指标。
⑥待用初冷器完全正常运行后,再开电捕,正常运行后,关闭原使用初冷器煤气出口阀,同时关闭各冷却水进出口阀,打开放空阀放净初冷器内冷却水,关闭停用初冷器煤气进口阀,打开初冷器顶部放散。
⑦打开蒸汽吹扫阀,用蒸汽清扫下液管及初冷器壳程,打开下液放净清扫液后关闭待用或检修。
(二)电捕焦油器的开、停工
1、电捕焦油器的开工
①开工前必须由电工、操作人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良好,绝缘箱的绝缘程度是否符合工艺规定值,并清扫污物,测定电路合格,确定设备良好。
②当人孔堵好后,进行密闭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撤盲板。
③关闭排液管阀门,进行密闭性试验,合格后方可撤盲板。
④开绝缘箱夹套,给绝缘箱升温,使绝缘箱温度控制在100±5℃
⑤打开电捕放散管通蒸汽清扫,待放散冒出大量蒸汽3—5分钟后,停蒸汽同时关闭放散。
⑥开始送煤气,送煤气时,煤气进出口阀门应同时逐步开大,以防吸瘪设备,同时通知化验人员做爆发试验合格,并分析煤气含氧<1%时
⑦一切到位,通知电工开始送电,缓慢调整电压至规定值40-50kv间隔15分钟开一档。
4、电捕焦油器的停工
①请示车间及有关部门得到允许开始停工。
②停工时先切断电源,全关煤气旁通阀,同时关闭电捕进出口阀门,关闭下液管。
③若短时停工则不需蒸汽清扫,若长时间停工,则需打开放散,通蒸汽清扫,排净冷凝液,待电捕完全冷却后关闭下液,防止吸瘪设备,再关闭放散。
④若一台电捕运行,一台检修时,必须全关待检电捕煤气进出口阀门加盲板,打开顶部放散阀,通蒸汽置换,化验合格后,方准进电捕内进行检修。
(三)鼓风机的开停工(离心式)
开工
1、机组起动前的准备工作
⑴按电动机说明书的要求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⑵检查所有螺栓及紧固件是否拧紧管用,并确信一切正常。
⑶检查润滑油的性能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油箱中的油位应高于最高油位线30—40mm并准备一定容量的备用油以备急用。
⑷检查冷却水路系统要求畅通无阻碍,无泄漏现象。
⑸检查所有测量仪表的配置是否完好和灵敏性能。
⑹检查煤气管路上所有的阀门的手动部分是否灵活好用,出气管路中的闸阀应关闭,并打开旁通管路中闸阀。
⑺对机组进行盘车无磨刮、阻力大现象。
⑻检查并调整联锁装置。
①主电机与电动油泵的连锁。
②轴承温度高于75℃时,与主电动机的停车连锁。
③润滑油系统的油压0.06MPa与电动油泵自动投入运行的连锁。
④润滑油系统的油压0.05MPa与主电动机自动投入运行的连锁
⑤鼓风机转子的轴向位移≥0.75mm时与主电动机自动停车连锁.
2、风机机组的起动。
⑴联系有关部门、配电室、焦炉、电工仪表钳工及后续工序做好准备
⑵启动电动油泵,检查润滑油系统(含高位油箱的进出油管)是否畅通无阻,油箱中的油位是否正常。
⑶调整高低压油路的油压,高压油应保持在0.07MPa(作为调节和轴向位移装置用)低压油应保持0.1MPa(润滑油系统用)
⑷检查进入各轴承的润滑油温度保持在25—35℃,否则应对润滑油进行冷却或加热,偶合器
⑸请电工在场主操启动主电机
⑹机组在启动过程中要仔细听测机组各机体内部的声响,并注意各轴承、齿轮的啮合,主油泵和密封等工作情况,如发现异常的振动声响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或直至停车检查和排除引起不正常现象的原因。
⑺主电机达到额定转速时,主油泵开始正常工作,而油压升高时则可停止电动油泵工作,此时油压应不低于0.15MPa,各轴承的温度不得≥65℃
⑻油冷却器出口油温达到40时,即需打开油冷却器进水管上的闸阀,保持轴承进口处油温在30—40℃,要求冷却器内的水压应低于油压。
⑼观察鼓风机的定子外壳在受热时膨胀是否正常。
⑽机组在无负荷运行正常后,逐渐开启进气管上的煤气进口阀,然后再逐渐关闭小循环上的闸阀回流,气量大时调节出气管路的闸阀开度或直接开放散(特殊情况下视现场状况而定)
 停工
⑴在与车间与生产部电工焦炉等有关单位取得联系,各就各位后有关部门下达停机后开始停机,逐渐打开小循环,同时关闭煤气管线上的出口阀门(事故紧急停车,可事后向有关部门汇报)
⑵根据电机说明书的要求,停止电动机的运转,通过连锁装置自动地启动电动油泵。
⑶记录从关闭主电动机起到机组转子完全停止转动的时间。如机组较正常停车时间为短时,则应检查原因是否有磨刮等现象存在。
⑷机组转子完全停止转动后20分钟,或从轴承中流出的油温低于45℃时,方可停止电动油泵工作。
⑸电动油泵停止工作后,即可切断向油冷却器供冷却水,并排出油冷却器内部的积水。
⑹在停止机组运转前几分钟,应往机壳内部通入蒸汽,使粘附在转子上的油污软化,藉离心力而被抛至机壳壁上,但要注意匆使鼓风机定子外壳的温度大于100℃。
四)紧急停车
鼓风机的运转过程中遇到下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车。                      ⑴机组突然发生强烈振动或机壳内部有磨刮之声时;
⑵各单元轴承或密封入发现冒烟时;
⑶进油管路上的油压上降至0.05MPa时,而连锁的电动油泵投入工作,其油压值仍不能>0.05MPa时,
⑷轴承温度急剧升高到>65℃时,采用各种措施而仍未能制止时
⑸油箱的油位下降至最低油位线,虽继续加入新油仍未能制止油位下降时。
⑹机组转子的轴向位移≥0.5mm时采用各种措施而仍不能消除而继续增大时。
九、故障处理及预防
机组在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故障现象
故障产生的几种原因
消除方法
轴衬温度超过65℃
轴承的进油口节流圈孔径小,进油时不足
适当加大节流圈孔径
轴衬与轴颈间间隙过小
重新刮轴衬
油内混有水份或油变质
检查油冷却器并排除漏水故障或更换新油
轴承进油的油温过高
调节油冷却器的冷却水的进水量
轴衬内瓦材料牌号不对或浇铸有缺陷
重新浇铸chSnSb11-6锡基轴承合金
轴衬存油沟太小
适当加大加深油沟
轴承振动过大
机组找正精度被破坏
重新找正
转子或变速器大小齿轮的动平衡精度被破坏
重新校正动平衡
轴承振动过大
轴承盖或轴衬压盖与轴衬间过盈太小
刮研轴承水平中分面或刮研调整垫片,保证与轴衬间有0.05-0.07mm的过盈值
轴承进油温度过低
调节油冷却器冷却水的进水量
负荷忽剧变化或进入喘振工况区工作
迅速调整节流门的开启度或打开排气阀或旁通闸阀
轴衬间隙过大
减小轴衬间隙
地脚螺栓松动
拧紧地脚螺栓需找正的重新找正
机壳内有积水或固体物质
设法从排污口排除
齿轮啮合不良或噪音过大
重新校正大小齿轮间的平衡或交叉度符合要求
主轴弯曲
校正主轴
机组油压低或急剧下降
油泵齿轮与壳体间隙过大
根据厂方图纸调整间隙
油管破裂或联接法兰处有漏油
更换油管或拧紧联接法兰的螺栓
油箱内油量不足
加添润滑油至规定油位线内
 
滤油器堵塞
清洗滤油器
油泵吸入管漏气
检查排除
压力表失灵或压力表导管有堵塞
检查排除
机组出口流量降低
密封间隙过大
根据产品证明书上的要求,调整间隙或更换密封
进气管路上的气体过滤器堵塞
清洗气体过滤器
十、安全注意事项
1、生产区域内严禁烟火,必须动火处理的需办理动火手续,并有安全防护措施,经有关部门批示后方可动火。
2、备用风机正常备用时,应关闭风机进出口阀。
3、运转设备转动部分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
4、在进行设备的空车负载试车之前,电工必须确认设备接地可靠,绝缘擦拭干净,高压电缆、变压器、高压硅整流器及其控制单元和保护线路必须进行试验调整达标,系统绝缘电阻合格,设备和保护屏蔽内无杂物和人员后,才能进行空载试电工作。
5、在进行电捕焦油器内部检查时,必须由电工确认整流器输出侧和电晕接地。人员需进入电捕焦油器内部检查时,还必须做器内空气采样分析,或鸽子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入。
6、严禁用铁器敲击设备及煤气管道。
7、初冷器用蒸汽吹扫后,应该在放散管冒出大量蒸汽3—5分钟后,如投入生产停蒸汽关闭放散,关闭下液,待其塔体温度下降,至接近煤气入温度时,才可开进出口投入正常运行
8、不准用湿布擦拭电机和电器开关,且40kw以上的电机不准连续启动三次。
9、机电设备运转时,不准检修,拆卸危险部位不准擦洗。
10、严禁煤气系统吸入空气,发现应立即停电捕及时处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