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职业病
铬鼻病,是长期接触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表现为流涕、鼻塞、鼻出血、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及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或萎缩等。凡有鼻中隔黏膜糜烂、鼻中隔粘膜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之一,即可诊断为铬鼻病。
牙酸蚀病,是长期接触各种酸雾、酸酐引起的牙体硬组织脱钙缺损。症状表现与患者自觉症状与酸蚀后牙体缺损程度有关。早期仅出现牙齿对冷热酸甜、硬质食物、探触等刺激敏感,伴牙酸软或松动感、出现牙龈炎、牙周出血等。当牙酸蚀至髓腔暴露和牙髓病变后,可出现自发疼痛。当牙酸蚀至仅残留牙根时,可造成咬合创伤,影响咀嚼、语言、呼吸等功能。
苯中毒,包括急慢性中毒。急性中毒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粘膜刺激症状,可伴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嗜睡、谵妄、昏迷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猝死。慢性中毒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患者常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衰退、易感染和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白血病。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偶可发生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口内金属味、上腹不适,腹胀、便秘、腹绞痛、贫血,严重者出现铅麻痹、中毒性脑病等。亚急性中毒,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口内金属味、恶心、呕吐,阵发性剧烈腹绞痛,腹软,常有便秘或腹泻,头痛、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溶血性贫血,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肾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防范措施
热处理车间应实施以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为目标的现代化管理,要及时发现、分析和清除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和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卫生知识的培训、教育,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病。
为了防范热处理职业病危害,厂房建设之初,就应在厂房内和产生危害物质的区域,如浴炉、淬火槽、清洗槽、废气燃烧排放口等处,应有足够能力的排风装置。热处理车间应符合《热处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限值》(GB/T 27946)的规定,通风条件必须形成对流,要积极采取措施使有害因素符合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
各种加热炉均不得超过最高额定温度和最大装炉量。热处理作业应在专用区域内进行,应设置警示标识,非作业人员不得靠近,以免发生事故。企业应定期对热处理炉进行测温,以保证热处理炉温度的准确度。
优先采用无危害的生产物料,严格按限制使用有剧毒的氰盐、钡盐作为热处理生产物料,危险和有害的生产物料应按该产品的安全要求使用和保管。喷砂、喷丸设备,应优先采用湿法喷砂设备,有良好的除尘系统。对产生粉尘和毒性物质的工艺作业场地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制度。对毒性物质应制定严格的使用、保管和回收制度,并备有必要地防毒面具。
对有烟气排放的设备,应设置专门的排烟管道或油烟处理装置,如氰浴槽应在槽上安排气罩或槽边抽风装置。渗碳炉要有良好的密封性。
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热处理车间,应穿工作服、工作鞋,戴手套。作业人员还应了解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性质,注意保持作业现场通风,作业完毕后,应关闭电源并清理现场。
企业应定期向热处理操作人员发放劳动防护用品,防护用品应符合《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1651)的规定。在液体碳氮共渗、盐浴硫碳共渗、硼砂熔盐渗金属及作业环境中使用过的防护用品,应严格管理,统一洗涤、消毒、保管和销毁。对在粉尘、有毒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防护、休息、就餐、洗漱及污染衣物洗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