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物理及化学因素的危害
3.1 锐器、生物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及防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HIV和HBV、HCV感染者数量的增加,经常接触血液或经常被刺伤的医护人员HBV感染发生率比一般医护人员约高2倍,感染乙肝的发生率为2%~40%,感染爱滋病的发生率为0.2%~0.5%,临床诊疗、护理用过的一切医疗用品几乎都带有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在处理刀、剪、钳、针头等和被病人体液或血液污染的敷料时,要戴手套,戴具有防护性的口罩,动作要轻,避免器械之间的碰撞,金属器械尽量不要用手分类,锐器应放防刺容器;污染敷料要先放冷水或含酶消毒剂浸泡,后再加消毒液清洗。有条件的供应室可采用全自动器械清洗机,对普通科室用过的器械应选用加酶洗涤剂清洗,对传染科病人用过的器械应采取先消毒后清洗的方法,对回收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送焚烧炉集中销毁。在操作过程中如一旦被刺伤或划伤,应立即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或用消毒液擦拭(70%酒精、0.5%洗必太醇),禁止伤口局部挤压。各种操作前后必须按照标准6步洗涤法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平时要相关免疫预防。
3.2 紫外线及臭氧的防护 紫外线能引起皮肤红斑反应,表现皮肤红斑水肿、水疱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皮肤癌;紫外线辐射对眼睛的损伤,可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紫外辐射对晶状体长期慢性的作用,可使晶状体混浊而致白内障的发生。臭氧对人体有毒,引起胸闷、头痛,国家规定大气中臭氧允许浓度不超过0.2%mg/m3。利用紫外线及臭氧消毒空气时,必须要封闭空间,人员不在的情况下进行,消毒完毕至少30分钟后方能进入。
3.3 粉尘的防护 工作人员在制作敷料、棉球或给手套上滑石粉时要戴口罩,防止粉尘吸入呼吸道,造成尘肺。
3.4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及防护 供应室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84消毒液、健之素、浓盐酸、过氧乙酸、戊二醛,化学消毒剂污染空气后,可引起眼的烧灼感、头痛、鼻炎、皮肤过敏、哮喘等症状、长期接触可导致记忆力障碍、注意力分散、生理功能异常等。在配制及使用过程中要戴手套、口罩、防护性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消毒剂如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立即用清洁流水反复冲洗;要了解其理化性质,盛放容器应加盖,既防止其挥发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又确保了有效浓度,使用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换气,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确保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
4 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及防护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大多数医院把供应室视作后勤科室,或临床-后勤间位科室,甚至认为无专业可言,把供应室变成老弱、病残的聚焦点;加上供应室工作强度大,琐碎、复杂,感染机会多,待遇和地位不及临床科室,造成心理压力大,心态失衡。因此,供应室护士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偏见及各种心理困扰,采取回避、疏泄、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做好心理调整,做好心理防护。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体贴护士,使护士感受到被重视、被理解与被尊重,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减少或降低因社会心理因素及工作压力对护理人员健康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