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行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我国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已具备了相当的基础条件,我国已初步建立健全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国际标准化在我国成功实施后,为企业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性的保证条件。我国已于1999年10月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
1.1 符合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符合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尤其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头等重要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1.2 建立管理体系是实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提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国际通用的最新安全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一些对外贸易较多的企业,以及对外投资、投标的企业,需要取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境内的合资、外资等企业也希望取得中国政府认可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认证,以满足法规的要求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之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西部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安全管理也明显滞后于中东部地区。众所周知,安全就是效益,就是企业的形象和招牌,西部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安全管理首当其冲就必须上台阶上档次--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必不可少。
1.3 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
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培养、锻炼和提高安全管理队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它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职业安全卫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机制。体系的各要素都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的,体系建成后,它将原有的分散的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检查纳入了统一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运行体制上有效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
1.4 有利于社会监督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有资质的中介组织对该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这有利于加大政府及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状况的监督,改变原来由政府单一对企业监督的局面。这种监督可以促进企业以法律法规为最低要求,通过系统化的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
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内涵
2.1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阐明了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承诺,体现了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原则,体现了企业实现风险控制的总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2.2 计划
危害辩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是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实行风险控制的开端。
法律及法规要求:企业保存的法律法规应是最新的,并应将其要求传达给全体员工及其它相关方。它为企业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实现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指明了基本的行为准则。
目标:企业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要求、自身职业安全卫生危害和危险的特点,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并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是企业降低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绩效的途径和保证。
2.3 实施与运行
机构和职责:企业内各岗位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应予以界定和文件化,所有承担管理职责的人员,都应该表明其对职业安全卫生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这是企业成功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根本保证。
意识和能力:全体员工应具备完成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务的能力,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和培训,并对其能力进行鉴定。
协商与交流:企业保持与内部员工和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交流,是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文件和资料控制:企业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行必要的文件化及对文件进行控制,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运行控制:企业应确定控制危险和相关因素的运行程序和活动,并对这些活动与维护工作加以规划,使之更加符合要求。
应急预案与响应:企业应建立并保持计划和程序,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并作出应急预案与响应,以预防、减少疾病和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