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文化”之光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7月14日

  矿山许多事故,来自于干部在处理隐患、指导安全生产上的低效率、乱扯皮现象。为此,公司有创意地推行了“安全行政运行卡”管理办法。该卡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对各种颜色的卡,分别规定必须答复意见的时间要求。下级根据安全隐患的轻重缓急,填写各不同颜色的卡,并注明所填卡要传递的接受人。受卡人接卡后只能回答“是”与“否”的意见。否则,轻者罚款,重者通报批评、免职。卡的运行有专设通道,通道有卡号、内容、时间等记录。公司对卡的运行质量每月进行评估。更为严格的是,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实行责任株连追究制度,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上越六级,并做到了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一公布。
  在大统矿业,井下的200多个工种,按工作系统被分为顶板、提运、机电、放炮、通防五个评估门类。每个评估门类的所含工种,依照措施和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划分为安全状态的A、B、C、D级。评为A级的班组,奖工资总额的3%,评为B级的班组罚工资总额的1%,评为C级的罚工资总额的3%,评为D级的罚工资总额的10%,并责令立即停产。安全评估工作由安监科指导专业人员负责。为防评估的“人情分”,达标办每班派小分队员在动态中去进行二次评估,动态评估结果当场公布。每月劳资科将评估结果汇总,并作为各区队、班组工资结算依据。实行评估以来,现场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隐患得以及时排除。去年,评估A级率达到97.5%,奖励51.16万元,处罚2.3万元。井巷工程的优良品率达到90%以上。1996年前“三违”年达到8000多人次,去年减少到212人次。
  笔者还听说了一种叫作“立体密封”的安全管理机制。董事长、总裁等各级公司领导,矿长等各级矿山领导,总工等各级技术干部,区队长等各级基层干部;安全矿长等各级安监人员,标准化管理办公室主任等各级人员等8支队伍、136人无论白天黑夜,无论星期天、节假日,在每天的24小时内,都有相对等量人员,每隔2个小时相继下井,下井时间必须保证2小时以上。这136人下井有两条重要任务。第一,每次下井必须完成规定的抓“三违”人员指标。第二,每次下井必须将下井发现的隐患到信息站填写清楚。完不成这两项任务就视为没有完成下井指标任务,将被通报罚款。
  最近,公司董事会向全体员工提出了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攻坚任务。公司抽调30余人,调研了众多企业的先进经验,解析了国内近百个矿井案例,总结了公司16年的经验教训,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用了7个月时间,编写了34万字《本质安全型矿井标准、管理办法》。从工人到干部,从井下到井上,从家属到矿工,从工作现场到生活环境,一个单位、一个工种、一道工序等,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都作了明确详细的界定表述,这在我国煤炭企业还是首例。
  安全文化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发展。现在,关心安全的人多了,违章作业的人少了;工程优良产品多了,不合格产品没有了;重安全的多了,重产量的少了。企业队伍更加精干,管理更加成熟,科技更加进步,实力更加雄厚,企业员工尝到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甜头。公司董事长刘佩成说:“安全工作是我们的命根子、免死牌。无论什么都可以失去,就是不能失去矿工的安全。否则,我们将一无所有。”
  目前,大统矿业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零事故率、零损伤率、零死亡率”上。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