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构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03日

电力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进步的今天,社会经济活动与电力供应的关系十分密切。电力安全文化是指影响电力安全发展的一切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企业文化在安全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综合。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那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呢?

人文性。人文性就是营造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广泛宣传,把“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理念深入社会,深入人心,树立“以德管理”的思想,让广大职工从思想上有“企业为我、我爱企业”,在安全上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我要安全的主观愿望。

严肃性。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电力安全文化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安全生产新规律、新特点、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讲评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价值观需要个体的自觉养成,也需要制度的约束规范。电力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有其严格规定。电力安全文化的形成,也离不开相应的法律及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与制约。

广泛性。电力安全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大到电力安全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小到一线班组的宣传口号、各个工种岗位职责,可以说凡是有电延伸的地方,就有电力工人的身影,就有电力安全文化的传播。

融合性。电力安全文化围绕安全生产,可以说是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不像有些企业一样各部门只管自己的事。纵观电力各级领导的讲话,“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字眼频频出现,也就是说无论生产部门,还是党工团组织,始终融合到安全生产中,造就一种大氛围的安全文化。

电力安全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任何脱离了实际和客观需要的理论都是无用的。安全文化是为了指导现实工作和生活应运而生的,每位电力职工都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规律的原则,它对广大职工的安全道德素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效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行民主管理制,激发职工创造热忱

青年人是最容易被号召、最容易被激情感染的群体。电力青工可能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背不全,但是近期安全奋斗目标、安全口号却非常清楚,因为一个个安全月的实现会给他们带来明显经济效益,具有很强感召力。我们要实行民主管理制,激发职工创造热忱。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管理者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完善用人机制、完善竞争上岗机制、激励职工好学上进,做到尊重人、培养人、依靠人;营造开放、宽松、自由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职工保安全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并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开辟绿色快车道。这样既可以提高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又可以强化青年干部职工保安全的过硬技能,还可把青年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凝聚到共同的安全文化理念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保障能力,为用户提供安全、优质、快捷的服务,这种凝聚功能体现在安全文化管理中,就是目标管理。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