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14日

导入因素之一:理念共鸣

理念共鸣,就是让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理念与员工保持相同或相近的“频率 ”,以激发出员工做好安全工作的最大心理效能。实现理念共鸣,一要找准共振点,二要创新安全理念,三要进行安全承诺,四要进行全员认知,五是领导示范。

导入因素之二:行为养成

安全行为养成,重点是管理行为和作业行为。管理者、操作者无一例外的都要制定相应的安全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安全行为禁忌。2、日常行为准则。3、岗位行为规范。安全行为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通过持续的行为养成训练才能实现。我们范各庄矿业分公司在实践中通过运用5种基本方法,即岗前培训、模拟演练、示范引领、行为纠偏、实战训练等,收到了较好效果。

导入因素之三:应激调适

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环境,给员工带来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压力。如:下岗、失业,子女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升学等“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带给人们的是痛苦的、消极的心理感受,这种应激反应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70起事故调查,发现事故前受害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压力过激现象。在18起死亡和重伤事故中,当事人都有明显的情绪反常现象。因此,必须把应激调适纳入员工安全心理健康的工作范畴,通过建立降解应激压力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降解应激,保证安全生产。

导入因素之四 :危险预知

错误的行为是危险的起因,大量事故案例的分析证实: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有许多种,其中“注意力不集中”占84%。因此,通过对行为进行规范控制来避免事故发生是安全预防的重点。

危险预知须把握三步程序:第一步,查找潜在危险。第二步,明确危险点。第三步,采取有效措施。

危险预知的基本方法 :系统危险预知、班组危险预知、岗位危险预知、工序危险预知等。

导入因素之五:走动管理

煤矿安全管理,就其特殊性来说,必须进入走动巡视状态,才能适应现场发生的各种变化。走动管理的基本要领是:

1、确定走动式管理内容。明确每名现场管技人员走动巡查的区域、次数、时间、职责、标准。

2、加强走动式管理流程控制。形成衔接紧密、运行闭合的工作机制,实现走动无盲区,管理零漏洞。

3、把握“现场的改善”这一中心环节。通过深入巡查,对每个员工的安全工作状态和绩效,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

“走动式管理”就是不断挑毛病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安全责任意识、问题意识, 有利于提高现场安全管理的可控度。

导入因素之六:系统追问

系统追问,立足于系统,强调以联系的、整体的、细节的思维路径去认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系统追问把辩证思维运用于安全管理之中,抓住事物普遍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引导人们追寻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系统追问的主要特点是:1、系统追问立足于人的主动思考。2、系统追问强调以系统为平台。3、系统追问立足解决本质问题。

通过系统追问,强化了寻根求源的意识,引导员工追问出更隐蔽的事故原因,从源头上解决发生事故的本质问题。

导入因素之七:安全识别

我们认为,安全视觉识别系统(英文缩写SVI)在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减少安全事故方面,具有独特的、十分重要的作用。

SVI的主要内容是安全标识,它是将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它通过视觉效果的传播,告诉员工什么行为被禁止,什么是危险的,怎样做可以规避危险,遇到突发事故时应如何应对等。通过简捷、清晰易懂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指引,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种群体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7个导入因素在塑造本质型安全人上虽必不可少,但并非全部。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实践的几点思考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对传统安全管理的辩证扬弃。培育煤矿安全文化、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真正意义,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出了现实条件下煤矿企业从何入手抓安全的思路导向,这就是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应运用安全文化的理论,从传统的以事和物为中心,升华到以人的行为为中心上来。这要求我们从安全思维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在安全工作重点上进行改善与提升,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须牢固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目的”的基本理念。

开展“塑造”工作,必须搞清谁来塑造与塑造谁的关系。那就是决策者、管理者、操作者都要参与塑造,都要接受塑造。我们的理念是没有安全的领导就没有安全的员工队伍。塑造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分别制定本质型安全决策者、本质型安全管理者、本质型安全操作者的标准,形成明确的塑造工作目标导向。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基础。要搞好塑造工作,决不仅仅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而必须是各部门协调联动,各环节、各因素共同作用,全方位、立体性地塑造。这是一项涉及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物质投入、现场管理等多领域、多部门的系统工程。

要正确把握培育煤矿安全文化与塑造本质型安全人的关系。培育煤矿安全文化是手段,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目的。一定的目的决定了一定的手段,手段要为实现目的服务。不同的煤矿企业有着各自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这决定了具体的塑造方式也应是多种多样的。培育与塑造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互为前提,相互促进。

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本质型安全人是一个动态目标,通过塑造不间断地提升人的安全素质与环境,使之不断趋近本质安全。煤矿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力量来自于从事煤矿生产人的本身,因此,把人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培养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改善人的安全环境,是造就人、造福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永恒追求。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