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关注。众多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令人震惊、悲痛。面对频繁发生的事故,人们接连发出了“带血的煤”还要挖多久的诘问。频频发生的事故再次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虽然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没有处理好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放松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从人类有了生产、经济活动以来,安全生产就与其相伴相生,覆盖了整个社会的劳动过程,包括工业、建筑、交通、商贸以及农业与服务业等各行各业。因此从大的方面讲,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安全问题。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突飞猛进,生产安全与企业经营更是如影随形。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虽然以经营利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但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资金来保障安全生产,从而在表面上与"经济利益最大化"产生了一种"对立"和"冲突",但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维护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对于安全投入问题,每家企业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都在寻找安全与利益之间的一个平衡点,但是由于认识和文化以及受到政策和社会影响的不同,这个平衡点的取得可能相差万里!
安全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安全为天,安全是福”,指出了安全工作对于开展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经济效益是企业存在的核心目的,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事实上,企业盲目追求高效益往往欲速不达,一旦酿成事故更是追悔莫及。在安全经济学上,预防性的“投入产出比”高于事故整改的“产出比”。
安全投入是经济效益的一部分
有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后整改效果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经济的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或缺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安全工作能否搞好搞扎实,在直接效益方面体现的十分明显。表面上,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投入是一对矛盾体,安全生产投入增加生产成本,从而影响经济效益,想要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少投入多产出。其实不尽其然,这对矛盾体是相互制约更是相互促进的,要想保证经济效益,就必须对安全生产进行必要的投入,才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
这是因为:安全生产的投入是生产成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产品是由原材料通过人使用设备加工出来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设备设施、劳动力3个方面。有了好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设备设施去加工才能成为产品。产品加工的好坏、效率高低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高低。如果设备设施安全性能低下,那么生产效率则会很差,会出不合格的产品,甚至会危及人身安全与健康,何来经济效益呢?要保证设备设施安全高效的运转,就必须投入资金对设备设施性能加以维护,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设备设施安全高效的运转,就能生产出又多又好的产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反之.就可能给生产安全、经济效益和人的生命安全带来重大损失。
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产品是通过人掌控设备设施生产出来的。人的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好坏。就算有好的设备设施,如果操作的人不懂技术要求,不按规程进行操作就会出废品甚至损坏设备设施,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又谈何经济效益?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要有投入,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有了高素质的人,就能很好地发挥设备设施的作用,生产出一流的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说安全生产的投入是生产成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不能省略的。没有安全生产想取得经济效益那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