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浅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4月12日

  近几年来,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更加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规定了每年的六月份为“全国安全生产月”,其中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的不断强调和更新,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的树立和强化,并己成为安全生产中值得弘扬和倡导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在安全生产中建立、健全企业内在的安全文化。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有位哲人曾用“1000”数字代表人的一生,“1”代表人的生命,“0”代表这个人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和爱情。如果这个“1”倒下了,那么整个数字也就便成了“0”,意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生命,那么他所拥有的财富、事业和爱情,也就失去了其所应有的价值,这就告诉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把安全生产、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
  在安全生产这一概念的诸多要素中,安全文化则是处于核心地位,主导了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等其他安全要素,决定了安全生产能否真正抓好。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是人们对安全所持的态度及对安全认识方法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及采取的行为方式。表现形式包括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等,它沉淀于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应急的适应能力、对安全制度的理解、对安全法规的执行、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及安全的群体效应等。
  如果说制度的约束对安全工作的影响是外在的、冰冷的、立竿见影的、被动意义上的,那么文化的作用则是内在的、温和的、潜移默化的、主动意义上,具有其他约束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企业安全文化所具有的凝聚、规范、辐射等功能对整个企业会直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会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成为凝聚员工的中间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员工把企业的安全形象、安全目标、安全效益同员工的个人前途、家庭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对安全的理解、追求和把握上同企业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尽可能地趋向一致。企业安全文化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使员工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种自主约束倾向和潜在准则,当这种约束和准则普遍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时候,就标志着企业员工“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意识已根深蒂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会使企业的安全环境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将造成安全事故、伤害事件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经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立,能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地提高,同时也会带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的平衡发展,这对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等都将大有裨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指出,先进的文化能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落后的文化则会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上层建筑也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此,在企业生产中,发展企业经济固然重要,但是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则更为关键,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只有抓好安全文化这个“本”,才能搞好安全工作。企业应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日程,尽可能给予物资、经费、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克服那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假重视现象,进行企业安全文化的本质建设。
  二、如何建设企业的安全文化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内普遍形成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特有的企业安全文化景观,如丰富多样的宣传手段,切实有效的安全设施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企业安全文化领导组织建设
  为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强有力的管理体系,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小组,由企业党政领导亲自抓,形成党、政、工、团等各部门齐抓共管,一丝不苟,严格要求,从而确保安全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健全完善的相关法规制度,以保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基层各部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从基层部门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这就要求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安全工作内容和安全日活动内容等,严格规章制度,彻底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