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发挥亲情的感染作用
以往的安全教育大多是“我说你听”,不是大道理满堂灌,就是家长式的训斥。解决安全教育入心入脑的问题,一定要注重情感投入,“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如采取为职工过生日、送警句、交心谈心等亲情教育法,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向职工宣传安全思想;还可以开展安全共保活动,企业定期向职工家属发出安全承诺书,并真诚邀请职工家属参加到安全共保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亲情的感染作用,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
激励和约束机制是保障
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心理工作,需要企业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长期的总结、提炼、倡导和强化,需要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保障,把企业安全文化所确定的价值观长期地、全面地体现在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员工行为之中,并得到更深的宣传推广。
一是积极创造适应非公中、小型企业安全文化运行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企业安全文化是需要设计和管理的,它重在实践。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定格,就必须积极创造适应自身特点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机制,确保其融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在创建安全文化时,要与经营管理相结合;要与提升业绩、提高绩效相结合;要与增强凝聚力相结合,不可孤立地做文化。所以,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运行机制,推行科学管理;加强员工的安全文化和业务技能培训,不断造就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积极开展民主管理活动,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强化安全管理机制,实现监督与考核,建设一个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
二是利用制度进行强化
要巩固和发展无形的企业安全价值观,不能单纯停留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叫在口上,还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寓无形于有形之中,把它渗透到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及工作规范、标准和要求当中,进行强势推动。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能够感受到企业安全文化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只有把制度建设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结合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让员工把那些约束行为的制度变成了自己的行动指南,真正从思想上接受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才有恒久的活力。
三是积极鼓励正确行为
企业安全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当员工的正确行为受到鼓励以后,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员工的深层观念之中。不仅如此,对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让员工感到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把企业安全文化的塑造更多地落实在行动上,也给其他员工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因此,对符合企业安全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给予鼓励和强化,是巩固企业安全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管理者以身作则是前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牢固树立“生命至高无上,安全责任为天”意识,在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上“多看一眼、多防一步、多查一处、多支一招”,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才有生命力。
一是企业负责人以身作则、积极倡导
企业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要积极宣传安全文化,身体力行,让员工看到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什么样的准则和规范从事工作。反之,领导者不去倡导和身体力行,企业安全文化在员工中就不会得到强化,就难以变成全员共享的文化。久而久之,只能游离于安全文化价值观规范体系之外,陷入空谈,经过精心设计的积极的企业安全文化也会逐渐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中去。
二是必须努力提高管理者素质
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加经济处罚。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潜移默化改变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
安全文化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从群众中来,又回到群众中去。不求全责备,不刻意形式,只求员工广泛参与,喜闻乐见,言简意明,一看就懂,一想就通,寓意深刻,潜移默化,以意感人,以情动人,真正达到思想上安全防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