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全力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08日

   行为养成为主线

   规范班组成员安全行为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环节,也是始终贯穿煤矿文化建设的一条主线。安全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行为、行动中,才能真正产生实际效果,使员工的安全行为从随意到规范,从被动到主动,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不习惯到习惯成自然。员工的行为养成,就是按照岗位操作流程,进行工序分解,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操作标准,并通过科学规范的养成训练,使之逐步落实到岗位操作中,形成行为习惯的过程。塑造员工的行为举止,必须扭转员工在特殊环境中形成的粗拉、凑合、马虎、应付的行为习惯,使员工在煤炭开采中始终渗透着良好的心理、作风和行为。在实践中,他们总结运用了五种行为养成训练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系统培训。即采取集中办班、系统讲解、专题辅导等形式,组织员工对规范标准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和考试,使员工熟记安全理念,明确行为禁忌、行为准则,掌握操作标准,经考核测试成绩合格方能上岗。二是模拟演练。即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电视教学片和图解示例的形式,分工种制作工序化操作流程演示片,对每个工种每道工序的操作方法、要领和安全要求进行直观的动作演示,进行强化记忆,推进员工规范操作行为的养成。三是示范引领。主要是选拔优秀的现场班组长、工人技师作为“教练员”,对本班组员工进行训练。同时采取现场观摩的形式,组织员工对管理规范、操作规范落实较好的区域和岗位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并对操作的重点步骤和关键环节进行现场实际演示。四是行为纠偏。即以规范标准为参照,以员工自查与互查、单位自查等形式,查纠明显违章违纪行为、不规范操作行为和管理行为,制定纠偏措施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五是竞技比武。即按照各工种工序化标准的要求,分层次组织开展行为规范竞技比武,选树和表彰行为规范状元和规范标兵,以激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行为养成。通过系统的行为养成训练,员工规范操作的意识明显得到增强,现场管理秩序得到优化,推动了生产经营工作。

   制度整合为枢纽

   将企业倡导的安全价值观转变为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即实现“文化的制度化”,是把安全理念物化为行为规范的“枢纽”。它决定着建设安全文化的成败。在总结以往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他们大力推广应用了安全文化教育的“八大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班组安全文化活动和思想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建立起了安全文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这八大模式是: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典型案例的反思教育,安全为天的文化熏陶,寓教于乐的活动氛围,见微知著的心理调适,以情感人的亲情管理,警钟长鸣的安全警示,“六员一防”的群防机制。并严格按照安全文化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细则,对各单位安全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整合班组岗位的操作标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基本的环节和最终落脚点。按照安全理念的要求,他们总结形成了一整套 “精细管理、双向控制(简称RMDC)管理法”。对生产现场的每个人、每一天、每件事、每一处(简称“4E”)制定员工岗位工作标准和管理者走动式管理标准,实施精细、准确、严格、规范的管理。建立了“四个一”的考核载体(一账、一本、一栏、一网),运用员工劳动“绩效考核台账”,记录员工劳动绩效评价结果和排序;运用管理人员“现场巡查记录本”,考察巡查人员的履职情况;运用员工劳动“绩效考核栏”,公开劳动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计算机局域网”,使员工劳动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管理实现紧密衔接。员工工作标准和“6S”行为规范,共同构成了 “精细管理,双向控制”的基本内容,集中回答了员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现场管理者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实现了全过程、全要素管理。新管理法的推行,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搭建起了坚实的制度平台,大大降低了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成本。

   由于在实践中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牢牢的扭住了班组这个基本单元,遵循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律,集团公司安全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维表现出“安全第一”、“我要安全”等特征,行为方式也呈现出 “自觉遵章守纪”、“主动追求安全”等趋势,企业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率同比下降了21%,上半年百万吨死亡率为0.14,创出安全生产最好水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