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之精细化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4月16日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之精细化安全管理,主要论述的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精细化安全管理细节,细节决定失败,要确保安全就必须走精细化之路。本文从以下三个大方面论述精细化安全管理。第一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用事例分析企业由于管理环节出现漏洞,未引起重视,最后酿成悲剧,“隐患藏于细节中!”第二主要说明要远离事故,就必须克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严格要求,一丝不苟。第三分析如何实现实施精细化,要想远离事故,就必须改变心态,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要强化自我约束,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用规则来约束人性的弱点。

  一、隐患藏于细节中

  当翻开尘封的煤矿安全历史档案,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历史上所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中,有许多都是因对细节的疏忽和粗放式管理所导致的。

  1970年5月14日,四川省原达县地区邻水煤矿+705水平北二采区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前未对一氧化碳进行监测,检查,导致40人中毒,其中死亡7人。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1998年5月1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煤矿+705水平南八采区顶板事故,工人冒险进入采空区作业,导致顶板垮落,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1999年7月10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甘坝乡煤矿因停电,没有在局扇20米范围内检查瓦斯浓度,局扇重新启风,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40万元。诸如此类不能“见微而知著”的案例,还很多很多。

  古人云:“明者见于未门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上述的一系列事故案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的事实:许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粗放而导致的。这正应了那句古老的箴言:“隐患藏于细节中”!

  二、精细化,为安全护航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远离事故,就必须克服“细节”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例如,1985年9月20日,四川省原南充地区李家沟煤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有水流现象,水量很小,未采取任何安全措施,管理环节不细,习以为常,正常掘进,在掘进过程中导致穿水事故,矿毁人亡,死亡62人。

  一个古老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故事,企业中的各种“小问题”和操作过程中的各种“小忽微”就是一个个蚁穴,它很可能毁掉整个企业这个“千里之堤”。在安全管理方面,100-1≠99,而是等于零。因为1%的错误,往往导致100%的失败。因此,我们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全生产必须走精细化的道路。

  所谓精细化,按《精细化管理》一书的观点,就是精益求精的意思。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源,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的内在联系各规律性。也可以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

  如何实现实施精细化?首先要改变心态,拒绝浮躁。1985年3月21日,四川省广安市邻水煤矿井下电工因思想闹情绪,上班时,把防爆开关的线接错了,结果,没经过认真检查,送电时导致局扇、耙渣机电动机烧坏,使工作面无法作业。这一切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要想远离事故,就必须改变心态,认真负责克服眼高手低、心情浮躁的毛病。《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的作者汪中求有一句座右铭:“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这也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三、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

  要实施精细化,就要强化自我约束,用理智远离疏忽、麻痹和侥幸。煤矿地面一位电焊工在油槽附近施焊。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但当事人对此却置之不理,以为过去经常这样干,也没出事。因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借口下就偷工减料、偷懒耍滑、麻痹大意……最终因疏忽、麻痹和侥幸而导致了火灾事故。操作行为的粗放、随意和心存侥幸是此类事故的深层次的原因。

  如何将操作者的行为由随意转向规范、由粗放转向精细、由侥幸转向理智呢?除了改变心态、强化安全意识外,还要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对自身的弱点进行自我约束。为此,我们通常所采用的目录管理法、清单梳理法和安全检查表法,等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的方法。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