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如何建设安全文化与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11月17日

 1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观念。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5年,全国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727945起,死亡126760人,同比减少75628起,9995人,分别下降9.4%、7.3%。其中:工矿商贸企业发生12826起,死亡15396人;火灾事故发生242308起,死亡2309人;道路交通发生456162起,死亡99088人;水上交通发生520起,死亡454人;铁路交通发生11254起,死亡7433人;民航飞行发生2起,死亡3人;渔业船舶发生711起,死亡616人;农业机械发生4068起,死亡1237人。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2539起,死亡9690人;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134起,死亡3049人;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17起,死亡1200人。每年因事故造成70多万人伤残,给近百万个家庭带来不幸,经济损失达2500亿元,相当于每年损失约2个三峡工程,近800万个职工1年的辛勤劳动化为乌有,近亿农民1年颗粒无收。这些最新数据表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企业加强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中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调查资料分析,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畴,而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最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

  2 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管理的关系

  罗云教授指出,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在1991年INSAG一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子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与实现。”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具体和基础性的东西:即物质层面;安全文化是意识形态的反应:即精神层面。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会对物质产生反作用。安全文化是无形的,是通过具体物质形式——企业安全管理的各种制度、手段表现出来的。企业只抓安全管理,不建立安全文化不行;只建立安全文化,不抓安全管理更不行。安全文化和安全生产管理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3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就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认可,这是一个让职工对企业蕴育温暖感、成就感、自豪感,进而激活其内因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激情参与其中、形成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