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规章是民航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
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民航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国际性很强。为了规范航空活动,保障安全生产,世界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法规规章。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民航也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法规规章,许多法规规章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经验和教训证明,法规规章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是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只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安全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只要自觉、认真、严格地遵守规章制度,就能很好地保证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延长安全生产周期,在全行业形成遵章守纪的良好氛围。如果一个行业和企业不重视规章制度建设,不重视规章制度的执行,尤其是不重视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有章不循,违章不纠,有法不依,违法不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必将因为安全生产失去制度保障而受到严重的侵犯和损失。分析民航发生的事故征候和不安全事件,人为因素占有相当的比例。其中,大多数是违章操作的结果。
设施设备是民航安全文化的物质基础
安全文化既包含精神产品,也包含保证安全生产必需的设施设备以及一切与安全相关联的物品。对民航来说,这些设施设备主要指航空器(飞机)、航材、燃油和机场、空管保障系统,以及维护必需的工具等等。强调安全文化的物质内涵,最终的目的是强调航空运输产品(服务)在使用或者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效用和服务效用。对民航来说,由于航空运输企业始终是主体,所以强调设施设备归根到底就是要强调保证投入运行的航空器(飞机)达到必须的技术标准。“9•11”事件以后,各国相继加强了对航空安全、尤其是空防安全的投入,我国也在空防安全方面投入了相当的资金。但是,夯实航空安全的物质基础仅靠航空运输企业和保障部门是不够的,更需要政府、社会和消费者共同的理解和支持。
与时俱进是民航安全文化的时代特征
在安全文化的概念没有明确提出来之前,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早就存在于我们这个行业。在民航高速发展的今天,民航总局提出组织研究和大力推动行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身就是观念上的拓展和管理上的创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在建设民航安全文化时,更要关注国际形势,跟踪管理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行业安全文化,营造安全生产的积极氛围。
三、加强民航安全文化建设
当前,企业管理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突出的特征是科学管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文化管理的理念方兴未艾。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预防功能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中国民航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但目前还处于初建阶段,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安全文化是中国民航面临的艰巨任务。
营造安全文化舆论环境
民航安全文化建设是行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建设安全文化,一定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健康价值和精神、情感意识,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向上的安全生产环境。要加强行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使“诚信”、“严实”成为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和中国民航的行业精神。要继续宣传安全文化理念,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和安全环境氛围。要重视行业外部民航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和消费者宣传航空安全知识,让旅客和货主了解民航,理解民航,配合民航,在社会层面构筑起一道保障安全的坚固防线。
加强职业规范培训工作
当前民航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员工规范意识较差,管理程序不规范,落实规章不规范,工作中存在随意性现象。民航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行业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通过科学、有效的规范保证安全生产。“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培训工作。通过规范化培训,一方面使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思维方式和对安全工作的共同看法,使员工在按照同一目标前进时,沟通、协作更有效率。另一方面使每个员工都有明确的岗位规范,每个岗位都有标准的岗位职责。其中,职业技能鉴定就是行业进行规范化培训和认证的主要方式。职业培训既要注重生产一线人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还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当前,各生产单位要按照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加强职业规范教育,规范操作程序,强调规范生产。安全执法监察的重点是纠正安全生产中存在违章行为,完善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
建设安全文化,既要有定性的要求,还要有定量的指标,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笔者以为,可以将安全文化建设的指标分为四个层次。一是衡量行业安全水平的宏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全行业的年航空事故率、安全周期、飞行总量、与其他运输方式同比运输增长率、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情况、基础建设情况等等。二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微观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航空公司的安全业绩、品牌认知率、旅客忠诚度、机队更新情况、运输增长率、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等等。三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安全意识、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规章制度、专业技术、队伍作风、工作环境、设施设备、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四是衡量航空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事故(运输飞行事故、空防安全事故和地面安全事故)、事故征候万时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飞机延误千次率,尤其是人为原因事故征候万时率、事故征候万架次率、延误千次率。其中,前两类指标可以理解为社会对行业安全形势和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后两类可以理解为行业内部评价航空运输企业安全水平的技术指标体系。
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从宏观层次看,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职责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本质是依法行政,即依照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
法律、法规是安全生产监督的依据和准绳。要使民航安全生产管理走向法治化的轨道,就应该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重点,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一是要以《民用航空法》为依据,抓紧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同时废止不适合现实生活的现行法规和条例,并根据形势研究制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二是要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统一、集中、规范的安全生产执法、监管和监察主体。要切实改变安全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能分属几个部门的状况,使其权利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三是要依法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落实人员编制,使安全生产有组织制度保障。四是要根据航空运输的新形势和安全生产的新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民航安全生产的产业政策和中长期规划。五是要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秩序。
赋予安全文化时代特色
作为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代表,民航在建设安全文化时,一定要坚持使整个行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不断探索政府职能转变中和转变后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要研究新形势下航空安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尤其要研究针对航空安全的恐怖行为,寻求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要跟踪世界先进的科技手段,更新机队和安检、航管设施设备,提高安全设施设备的科技水平和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要摸索市场经济形势下民航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手段,适时通过收入杠杆影响其价值取向。要创新机制,结合民航体制改革后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机制的变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要积极实践,探索机场下放地方政府管理后出现的新思路、新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从政治、技术、作风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安全员队伍和安检队伍的整体素质,使这两支队伍成为保证航空安全坚不可摧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