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日常防范
(1) 加强师生的日常安全、行为规范、法制教育,增强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
(2) 向学生强调上下楼梯的速度要适当,前后须保持一定的距离,且须靠右行。
(3) 加强对学校走廊及楼梯的日常卫生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
(4) 要从实际出发,安排作息时间时,课间要留有足够的时间。
(5) 出操、升旗仪式、上专用教室上课、放学、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规划各班学生上、下楼的路线,向全体学生明确不同活动行走的线路及经过的楼道。
(6) 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对楼道、楼梯设备设施的专项检查,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7) 要及时安装修复教学、生活所需的照明设施,并定期对学校建筑物、电器线路进行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 要对不符合标准和不牢固的楼道栏杆、楼道扶手进行加高、加固。
(9) 在过道及楼梯明显位置张贴“靠右行走、请勿拥挤” 等提醒标志,保持楼梯及过道通畅无杂物堆积,雨雪天时在过道及楼梯铺垫防滑物质,设立防滑标志。
(10)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做好对学生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劝阻等工作,并及时汇报学校或直接向班主任反馈。
4 信息报告
如发生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现场教师应立即向校长报告,学校应立即向区教育局和区卫生局报告。
5 处置措施
(1) 现场教师应立即宣布:①所有人员在原地站立不动,不准向前移动。②楼面上的人员有序地向后移动,为楼梯上的人员让出空间。③楼梯上的人员有秩序地后退(上楼),为营救创造条件。
(2) 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请求紧急救治,协助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3) 学校拥挤踩踏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5分钟内到达现场开始工作,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10分钟内到达现场组织应急处置。
(4) 通知学校门卫值班室(保安)维持秩序,如效果不好,拨打110请求帮助。
(5) 教导处主任负责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线,负责维护现场秩序,遭免拥挤和混乱,并为救援人员提供通道。
(6) 及时准备救护车辆。
(7) 副书记负责抽调工作人员和教师设立家校联络处,及时与受伤学生的家长联系,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8) 派干部、老师去医院,探视、慰问受伤学生。
(9) 事故现场的警戒线必须等救援工作完成,校舍事故隐患排除,事故调查结束后,方可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