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概况和基本判断
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的发展,应急产业发展基本状况呈现了社会共识提高、发展速度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增强的势头,应急产业与应急能力实现了良性循环。
(一)发展应急产业成为社会共识
应急产业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始终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发展应急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将“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作为单独产业类别鼓励发展;工信部2009年发布的《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制定应急工业产品相关标准,促进应急工业产品推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做出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建立国家安全产业基地的规划;公安部将装备保障能力建设作为提高各级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科技部在“十一五”基础上,“十二五”又在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方面确定了36个专项研究项目。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实践,也使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发展应急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广东、安徽、重庆、浙江等地方政府,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将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一批产业基地正在形成。
(二)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加快
在中央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在各类突发事件对应急产品需求的牵引下,各级地方政府、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应急产品的积极性较高,研发和生产投入力度加大,包括设计、管理、标准、监测、认证、展示、物流等在内的产业体系初见雏形。应急产业体系和上下游产业链接关系逐步建立。企业对应急产品投资行为由以往被动、无意识状态,开始向主动、有意识状态转化;投资形式开始由产品投入向产业投入转化;部分地区开始了应急产业园建设;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江苏等省,一些民营资本开始按商业化模式,自主投资应急产业园建设,应急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正在显现。
(三)产品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政府、企业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性企业为重点,加强应急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应急产品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如,各地开始探索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成功地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坝安全防护,泥石流监测、早期预警;将云计算技术用于分析处理海量灾情信息等等。应急产品逐步由单一的有形安全产品、应急产品,向应急科研、服务、咨询、标准认证等无形产品形式扩展。
(四)应急保障作用得到发挥
应急产业发展既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为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非典、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相关企业生产了大量流行病防护用具、检测设备、防控设施等;汶川地震中,应急产业提供了大量优质帐篷、活动板房、各类救援车辆等;王家岭矿难救援中,排水、通风、打钻等应急产品,对成功救援发挥了巨大作用。应急产业贯穿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的全过程,应急产品带来的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应急救援的有效性,救援物资的及时性,恢复重建的保障性等,成为提高应急能力的关键。
二、应急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注意到,我国应急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着应急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我国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
(一)应急产业概念界定不清
应急产品是应急管理的物质基础,贯穿于突发事件全过程。但应急产品上升到“应急产业”在我国时间还不长,概念还比较生疏。目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对“应急产业”的定义不清晰、不统一、不规范,影响了政策导向的准确性和产业发展的稳定性。一是在制定产业政策或规划产业园区建设时,对哪些产品属于应急产品,哪些产品应鼓励,哪些产品应限制,哪些企业应引入等分歧较大,很难找到准确的依据和标准;二是对本地区应急产业范围无法界定,难以进行分类和统计,造成产能不明,家底不清,甚至出现“舍近求远”、“隔山买牛”的现象。三是对哪些产品列入产品储备目录,哪些列入产能储备目录不清,经常是张冠李戴,随意性很大。总体看,大部分地区应急产业的发展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不利于产业快速成长和发展。
(二)关键应急装备发展缓慢
我国与先进国家相比,应急技术装备手段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这在几次重大应急救援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是科技含量不高。近几年我国虽然注重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应急产业起步晚,大部分应急产品还没有摆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状况,特别是大型、关键性应急装备,难以适应应急需要,直接影响了应急处置效果;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急产品的科技研发不够,缺少核心竞争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有些看起来比较先进的国产装备,其实是对国外零配件进行的集成,基本上处于“攒机”阶段;三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如航空应急救援,矿山井下关键救援、避险,应急通信,信息通讯安全,医疗检测,生化、核辐射防护等设备、装备生产领域均严重依赖进口。有依赖就有制约,授人以柄,就会失去主动。一些国家的生产商利用技术优势,任意抬高价格,赚取超额利润,出口给我国的产品也多属淘汰货;很多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对有些产品限制或完全禁止对我国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