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突发环境事故怎应急?建高效应急救援体系

作者:霍桃  
评论: 更新日期:2012年08月11日

  他介绍说,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5000美元时,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2010年人均GDP已达到4682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重化工行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行业企业的结构性、布局性环境风险比较突出,历史积累的环境问题还未完全解决,新的污染问题又不断产生。
  田为勇表示,只有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的态势。
  保障环境安全有哪些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力应对了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次生环境问题,保障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的环境安全。
  但由于起步较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环境应急管理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方面。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把环境应急管理摆到突出的位置,在机构建设、人员配备、防控措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投入不足。
  今年6月4日发生的浙江建德交通事故致苯酚泄漏,被有关专家鉴定为由于应急联动机制不完善。事故发生后,建德市消防部门为尽快疏通交通,使用大量消防水冲洗现场,未考虑到消防水流入新安江可能引发次生环境事件,致使事态扩大。
  同时,由于缺乏联动机制,事故发生50分钟后,建德市环保局才接到有关部门报告,虽立即赶到现场,但已有大量污水入江。
  环境保护部应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环境应急工作亟待改善的方面包括: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实用性差,预案演练实战性不强、频次不够;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中环境应急相关内容缺失,环境应急法律依据不足;环境应急管理、技术支撑和处置救援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部门间应急管理职责定位不够清晰,区域联动协作机制、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社会应急动员机制、社会舆情监控引导机制等尚待建立健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解释说,目前我国防范和处置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尚有不足。一些企业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到位,突发环境事件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置水平亟待提高,装备配备不齐全、不配套,尚未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平台,应急救援物资储备数量严重不足。
  挑战之下机遇在哪儿?未来几年路在何方?
  "十二五"时期将是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大有可为的5年。田为勇表示,预防优先、有急必应、全过程管理渐成共识,环境应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应急管理成为环境保护这一党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防范环境风险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预警及控制,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健全重特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环境应急工作的任务和目标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实行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依法科学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建立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可见,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有力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将重点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全国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处置和损害赔偿机制。
  据介绍,"十二五"末,我国将初步建立完备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环境应急能力极大提升,重大环境风险基本可知可控,突发环境事件高发势头基本遏制,尽量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