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紧急处置措施方案)
根据危险目标模拟事故状态,制定出各种事故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如火灾、爆炸、中毒等,包括通讯联络、抢险抢救、医疗救护、伤员转送、人员疏散、生产系统指挥、上报联系、救援行动方案等。处理程序:指挥部应制订事故处理程序图,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时,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应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做到临危不惧,正确指挥。重大事故发生时,各有关部门应立即处于紧急状态,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根据对危险目标潜在危险的评估,按处置方案有条不紊地处理和控制事故,既不要惊慌失措,也不要麻痹大意,尽量把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9 应急行动报警
发现灾情后,应立即向生产总调度值班室、电话总机或消防队报警,要求提供准确、简明的事故现场信息,并提供报警人的联系方式。接警和通达:总调度或消防队值班室接到报警后,应首先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故类型如火灾、爆炸、泄漏(暂态、连续)。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事故处理程序,通知各专业队火速赶赴现场,实施应急救援行动。然后向上级应急指挥部门报告,根据事故的级别判断是否需要启动区域级应急救援预案。
6.10 警戒与治安
为保障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行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其目的是要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质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6.11 紧急安全疏散
在发生重大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友邻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6.12 工程抢险抢修
有效的工程抢险是控制事故、消灭事故的关键。抢险人员应根据事先拟定的方案,在做好个体防护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排险,消灭事故。
6.13 现场医疗救护
及时有效的现场医疗救护是减少伤亡的重要一环。车间应建立抢救小组。一旦发生事故出现伤员,首先要做好自救互救;在医院和厂内卫生所抢救室应有抢救程序图,每一位医务人员都应熟练掌握每一步抢救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6.14 社会支援
企业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单位抢险抢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指挥部必须立即向上级和友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援助队伍进入厂区时,指挥部应责成专人联络、引导并告之安全注意事项。
6.15 应急人员安全
重大事故尤其是涉及危险物质的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危险性极大,必须对应急人员自身的安全问题进行周密的考虑,包括安全预防措施、个体防护设备、现场安全检测等,明确紧急撤离应急人员的条件和程序,保证应急人员免受事故的伤害。
6.16 公共关系
重大事故发生后,不可避免地回引起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应将有关事故的信息、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展等情况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公布,以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避免公众的猜疑和不满。应保证事故和救援信息的统一发布,避免信息的不一致。同时,还应处理好公众的有关咨询,接待和安抚受害者家属。
7、预案演习和修订
预案的编制必须经过一个持续改进,并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经验、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限制,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因此,应定期进行预案内容的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模拟演习,检验和完善预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预案进行检查、修订和完善。
8、审核实施
修订后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以企业正式文件发布实施。
9、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
(1)每一潜在事故都有要编制应急预案。
(2)先描述潜在事故的具体状况,确定控制的目标;再按:“应急组织及
相应职责、应急物资的具体要求(数量、存放地点、质量要求、功能要求)、消防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安全隔离装置的布置、外部信息联络的方式及电话(含有关消防、政府主管部门、直接相关方、周边社区、医院等)、内部通报的方式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具体的应急措施和步骤、人员或财产的抢救方案、安全通道和平面布置图、可能的连带事故或环境影响相关配套预防方案等”内容针对组织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紧急情况编写;应急措施和步骤应容易记忆,可操作。
(3)如可行,最好附具体的急救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