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环保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这里是即墨、城阳交界处,地处偏僻,执法人员没有发现这个违法地方。而且,那几家养猪场和洗剂厂在城阳地界,他们没法处罚。
《法制日报》记者随后以市民身份拨打12369环保电话,接通到青岛市环保局城阳分局,一名姓万的工作人员说,环保执法属于属地管理,主要是污染源的问题,如果污染源在城阳区,则由城阳区环保部门查处;如果污染源在即墨市,则由即墨环保部门查处。如果分不清污染源,两地可以找青岛市环保局协调。
当记者问及环保部门如何检测污染时,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环保部门也定期巡查,但也有查不到的地方。对于一些小厂,环保部门可能不掌握情况。
农村临界水污染监管难
据了解,近年来,临界污染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临界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三不管带来的互相推诿是最大难题。”青岛市有关法律界人士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主体分散,位置、途径、数量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排污不确定性强,不易进行环境监测。这使得农村环境污染的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另外,区域单位面积上的污染负荷相对小,往往忽视其宏观效应。临界地区一般都是偏远的农村,很多位于山区、湖泊的分水岭上,这些地方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上级主管部门很难巡视到这里。如果这些地方出了污染问题,相关部门往往是一糊二捂三拖,不出事不重视,出了事不曝光不处罚。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临界污染难治理,还有一大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国家环保部早在2001年和2002年就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禁止向水体倾倒畜禽废渣,畜禽养殖场应当保持环境整洁,采取清污分流和粪尿干湿分离等措施。但一些村干部和养殖户对是否达标排放普遍不知晓。
此外,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据悉,原有制定公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过低,已不能适应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这也造成了时下即使“污染严重”、环保部门也“无能为力”的窘境。
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说,有时,面对一些企业的污染行为,执法人员想制止、处罚,却找不到相应法律文件的具体规定。即使有处罚条款,可操作性也不强,而且处罚金额也较低。“相对于昂贵的污水、废气处理费用,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的‘违法成本’太低了。这也是很多企业有恃无恐乱排污的症结所在”。
“几个城市同城协作治理污染是大势所趋,但这种合作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也非即兴表演,而是需要一种长期坚守,甚至要把两个城市变成全省、甚至全国制度性的一盘棋。环保出了事,更应当追究当地政府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住污染的势头。”中国海洋大学一位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