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餐具现状:好材料出口 毒塑料自用
作者:王山山
来源:人民网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5月06日
决策能否更透明?
杨惠娣:很多人说,解禁令的出台犹如“晴天霹雳”。这其实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跟公众之间缺乏充分交流的结果。但发改委要解禁发泡塑料餐盒,并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其实整个决策过程还是比较慎重的,有关部门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毒性实验。而且发泡餐盒经过14年反反复复的禁止却没有死掉,说明它有生命力。
李波: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过程,完全是“突然袭击”,整个决策过程没有公众参与,公开的信息也非常少。正因为这样,才引起了公众、媒体及很多政府部门的关注。公众既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更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我们怎样参与到环境治理过程?这就需要公众参与环境问题的决策。
但现在公众既不知道相关政策制定的过程,也没有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解禁发泡塑料餐盒的政策就这样制定和发布了。
夏军: 21号令这个文件的法律术语叫做行政规章,这是一种行政立法行为。以前与发泡塑料餐盒相关的项目不能批准,包括做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也不能通过。解禁就意味着现在这些都放开了,合法化了。因此这是一个强制性、全国有效的法规。
回收技术是否可行?
李波:我曾做过一个实验,把所有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堆在家里三个月,然后请垃圾回收者进来,把他要的和不要的分开,然后带走,不要一分钱。条件是要告诉我,为什么要收这些,不收那些。结果他拒绝收特别轻薄的塑料,包括发泡餐具。
他的理由是,如果都收这类重量很轻的,第一卖钱很少,第二没有空间储藏。可见单靠市场,发泡餐具很难被全部回收。
曹阳:街上的垃圾桶每天被无数拾荒者翻来翻去,矿泉水瓶或者易拉罐都被捡走了,但像塑料袋、用过的卫生纸等,理论上也是可以回收,为什么大家都不去捡?就是因为附加值低,不值钱。
目前中国回收后的垃圾再利用率只有40%。日本等发达国家要超过60%、70%。中国很多城市在搞垃圾分类活动,但执行得并不好。希望能通过发泡塑料餐盒解禁这件事能够彻底地使用垃圾分类,全面参与,才是解决之道。
董金狮:发泡餐盒禁止使用前,北京市曾尝试过系统的回收工作。当时的餐盒只要花钱就能回收,但是不论餐盒存放在哪儿都有味道,引来许多苍蝇和老鼠。老百姓意见很大,并向市政管理部门反映。
杨惠娣:大家担心餐盒里面有一些有毒物质等,这都是黑心商家做的事情,跟发泡餐盒的解禁实际上是两回事。不要混淆起来。我觉得只要材料合格就可以生产。
回收的难度可能会比较大,但方法很多。不一定是全部拿回去再重复利用就叫做回收。比如把它添加在生物垃圾里,做成固体可燃物焚烧也是回收,甚至还可以放入炼铁炉、炼钢炉、炼焦炉里当燃料,当炭源。
国外是谁污染谁负责,但认为回收都是厂家的责任,这个不对。对废塑料餐盒的回收至少涉及四个方面——原料生产厂家、加工企业、使用的商家和消费者都得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