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生态治水之路

  
评论: 更新日期:2011年08月16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北京水务面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的局面,应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采取哪些措施?近几年,北京市水务局结合首都的水情,按照“新北京、新奥运”的要求,统筹城乡,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治水之路。在164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对水资源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山区建设生态防线;平原建设生态自然河道;城区建设生态景观河道;常年无水河道有水蓄水,无水绿化;常年有水河道截污治污,还清水质。

山区建设“三道防线” 让清水下山

北京山区面积1007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1%。山区是北京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全市现有85座水库,绝大部分在山区。科学地保护好山区的生态环境,对于涵养水源、保护水质至关重要。

近几年,随着山区经济发展,一方面种植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养殖业产生的废水形成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大批城市居民到山区的景点、民俗村、垂钓园、采摘园休闲度假造成人为污染,2004年山区接待游客达1千万人次,给山区农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污水和垃圾。据统计,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2.94万吨,日产生垃圾约3000多吨,其中60%以上堆放在河道或沟道附近,严重影响河流、水库水质,对供水安全构成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北京水务从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入手,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清洁小流域。把好水源地上游防线。

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防线。在人口相对稀少的远山中山,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

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防线。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丘陵,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防线。在河道库区周边整治河道、清理垃圾,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减少人为扰动、恢复自然生态。

构筑“三道防线”的思路,丰富和发展了原有小流域治理的方法,根据流域内的不同部位提出了应该采取的措施。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污水、垃圾的治理和村民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北京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区、养殖区建设了80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00余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年节水1000万立方米;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污水、垃圾的集中处理,减少入库污水300万吨。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发展经济的目的。目前已建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20条。按照规划今后每年要建设10条生态清洁小流域,让清水下山,逐步改变山区水环境。

在密云水库周边重点区域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300公顷,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拆除水库周边违章建筑1万平方米,取缔库区网箱养鱼53亩,关闭库边37个餐饮经营点,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使密云水库在连续干旱、蓄水锐减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国家饮用水Ⅱ类水质标准。

平原区建设生态自然河道 保护地下水源

北京的平原占整个北京地区总面积的39%,是北京主要地下水的开采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污水大量产生,不仅污染了河道,还威胁着地下水的安全。因此,治理污水,建设生态自然河道,保护地下水源,是水务工作的重点。

按照治河先治污的工作思路,加大污水的治理力度。近年来,以乡镇中心区为重点,陆续建成了41座小型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由20%提高到30%,每年减少1.2亿立方米的污水排放。同时,加大建设和保护生态自然河道的力度,改善河流水质。

温榆河全长64公里,是北京市一条排污河道,流经海淀、昌平、朝阳、通州四个区。为改善水质,防止污水下渗,从起点沙河水库开始,沿库区岸边由低到高依次种植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采用增氧曝气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让水活动起来。温榆河昌平段建成白各庄湖、郑各庄湖、羊各庄老河湾、蔺沟入口湿地和北七家5处大面积人工湿地,把污水引入生物治理区。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种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吸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