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污水处理厂安全培训

  
评论: 更新日期:2013年08月27日

防毒气
      在城市下水道中和污水处理厂矿各种池下和井下,都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有毒有害气体虽然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但根据危害方式不同,可将它们分为有毒气体(窒息性气体)和易燃易爆气体两大类。有毒气体,是通过人的呼吸器官在人体内部直接造成危害的气体。而易燃易爆气体,则是通过各种外因,如接触未熄灭的火柴棍,烟头,火种,油灯等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造成危害,如甲烷(沼气),石油气,煤气等均属这一类。
      下水道和污水池中危害性最大的气体是硫化氢和氰化氢,尤其是硫化氢,城市污水系统中都存在。硫化氢的第一个主要来源是城市的石油、化工、皮革、皮毛、纺织、印染、采矿、冶金等多种工厂或车间的废水所携带的硫化物进入下水道后,遇到酸性废水起反应,生成毒性硫化氢气体。硫化氢的第二个来源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在下水道或污泥池中长期缺氧,发生厌氧分解而生成。
      鉴于在下水道、集水井和泵站内均有硫化氢出现的可能性,鉴于历史上的一系列惨痛教训、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预防硫化氢中毒。
    (1)掌握污泥性质,弄清硫化物污染来源每个泵站和污水厂应对进水的硫化物浓度作分析。每升生活污水一般只含零点几到十几毫克的硫化物(视腐败程度而异)。工业污水排入下水道的硫化物浓度要求低于1mg/L,但目前许多工厂做不到,工业硫化物和酸性废水的滥排滥放是造成下水道、泵站、污水厂内硫化氢超标的主要根源,对超标排放硫化物和酸性废水的工厂应采取严厉的监督措施。严重威胁工人生命安全的,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申报,采取有效措施。
      (2)经常检查工作环境、泵站集水井、敞口出水井,下池下井处理构筑物的硫化氢浓度时,必须连续监测池内、井内的硫化氢浓度。
      (3)用通风鼓风机是预防H2S中毒的有效措施,通风能吹散H2S,降低其浓度,下池、下井必须用通风机通风,并必须注意由于硫化氢比重大,不易被吹出的情况,在管道通风时,必须把相邻井盖打开,让一边进一边出。泵站中通风宜将风机安装在泵站底层,把毒气抽出。
      (4)配备必要的防H2S用具,防毒面具能够防H2S中毒,但必须选用针对性的滤罐。
    H2S预防及现场应急
    1.硫化氢是窒息性气体,是一种神经毒物。主要引起细胞内窒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肺、心脏等多种脏器损害,吸入较低浓度可产生对眼和粘膜的刺激,吸入高浓度时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样”死亡。硫化氢具有典型的臭蛋味的气体,比重比空气重,易积聚于低洼处。工业上很少直接应用,常为生产中产生的废气。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及自然界中。如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产出;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潜涵、隧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也常有硫化氢存在。
    1)可能产生硫化氢的作业应配备硫化氢检测仪和工作人员佩带的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作业场所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设置报警装置和警示标识,作业地点安装防暴排风扇做好通风。
    2)进入硫化氢作业场所可口服预防用药对氨基苯丙酮成人90-180毫克。
    2.硫化氢中毒急救工作
    1)急救前,急救人员应配戴合适的防护器具,并有专人监护。
    2)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停止,则要立即进行心脏胸外挤压,呼吸困难者予以吸氧治疗。
    硫化氢中毒
    2011年7月20日某污水处理厂发生一起急性硫化氢(H2S)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4人轻度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事件经过2011年7月19日23:00,储泥池3台回流污泥泵故障停机,泥深约1.3 m。7月20日8:00曹某、钟某、陈某3人准备将污泥泵吊出维修,第2台污泥泵起吊时,铁链断裂跌回泥中,于是抽排污泥露出泵体,此时污泥深约0.5 m。12:00左右,曹某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沿扶梯入池栓污泥泵。在进入污泥池的过程中失去知觉,倒下池底。钟某、陈某见状,边呼救边先后下池救援,数秒钟后,即相继失去知觉,侧倒在池底。赶来救援的田某等4人向“119”、“120”报警,并先后身系保险绳后由吊车放入池中救援,入池后约10 s即失出知觉,被吊出躺在池顶,2 min后自然苏醒;约13:00池中3人被消防人员救出,均失去意识、心跳呼吸停止。2现场调查结果该厂2003年建成投产,未进行职业卫生评价与定期检测评价。
    井下作业操作安全规程
    1.下井作业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安全标志,检查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适用,所配备的安全防护器材是否齐全。
    2.下井作业时必须有施工负责人在场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指定2人以上的监护人。
    3.为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安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头戴防护帽,身扣防护带,并系安全绳,口罩戴好后,方可下井作业,井内严禁吸烟。同时场地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氧气袋至少两个。 
    4.施工作业人员进入井下作业时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违章作业,不盲目作业。施工负责人发现违章作业的,应及时制止,对违规作业的,应给予经济处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http://www.hbsafety.cn/article/33/>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5.下井后,工具、配件必须使用工具袋吊接,严禁抛扔,作业井周围1m范围以内不得有石块、砖头、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击伤害的物体。 
    6.井下作业如需时间较长,应轮流下井,如井下作业人员有头晕、腿软、憋气、恶心等不适感,必须立即上井休息。  
    7.井下作业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是防爆型,包括灯、开关等。  
    8.下井操作时,施工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必须坚守岗位,精力集中,不得从事其他作业,坚持2分钟向井下喊话,注意观察,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状态,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安全事故 <http://www.hbsafety.cn/article/33/>的作业,井上不得吸烟,严禁向井内抛扔物品和烟头。 
    9.作业完毕后,应及时将井盖还原,同时清理周围堆放的废弃物。  
    10.发生作业险情时,整救人员需配戴氧气袋下井救人,并带另一氧气袋插入晕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险地段,同时向施工负责人汇报,并及时与急救中心联系,说明出事地点与具体情况。  
    11.下井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神志清醒。未满十八岁人员和有呼吸道、心血管、过敏症或皮肤过敏症、饮酒后不得从事该工作。 
    12.遇重大自然灾害,及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应尽量减少或杜绝下井作业。
    防溺水和高空坠落
    污水处理厂职工常在污水池上工作,防溺水事故极其重要,为此要求做到:
    1)污水池必须有栏杆,栏杆高度1.2m。
    2)污水池管理工作不准随便越栏工作,越栏工作必须穿好救生衣并有人监护。
    3)在没有栏杆的污水池上工作时,必须穿救生衣。
    4)污水池区域必须设置若干救生圈,以备不测之需。
    5)池上走道不能太光滑,也不能高低不平。
    6)铁栅、池盖、井盖如有腐蚀损坏,需及时掉换。
    此外,污水处理工还应懂得溺水急救方法。
      污水处理厂职工有时需登高作业。例如调换池上灯泡,放空污水池后在池上工作也相当于登高作业。登高作业应牢记:登高作业“三件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并遵守登高作业的一系列规定。
    高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一、凡在高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都应视作高处作业。凡能在地面上预先作好的工作,都必须在地面上作,尽量减少高处作业。
    二、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三、高处作业均须先搭建脚手架或采取防止队坠落措施,方可进行。
    四、在坝顶、陡坡、屋顶、悬崖、杆塔、吊桥以及其他危险的边沿进行工作,临空一面应装设安全网或防护栏杆,否则工作人员须使用安全带。
    五、峭壁、陡坡的场地或人行道上的冰雪、碎石、泥土须经常清理,靠外面一侧须设1米高的栏杆。在栏杆内侧设18厘米高的侧板或土埂,以防坠物伤人。
    六、在没有脚手架或者在没有栏杆的脚手架上工作,高度超过1.5米,必须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七、安全带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应定期(每隔6个月)进行静荷重试验,试验荷重为225公斤,试验时间为5分钟,试验后检查是否有变形、破裂等,并做好试验记录。不合格的安全带应及时处理。
     八、安全带的挂钩或绳子应挂在结实牢固的构件上或专为挂安全带用的钢丝绳上。禁止挂在移动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九、高处工作应一律使用工具袋。较大的工具应用绳拴在牢固的构件上,不准随便乱放,以防止从高空坠落发生事故。
    十、在进行高处工作时,除有关人员处,不准他人在工作地点的下面行或逗留,工作地点下面应围栏或装设其他保护装置,防止落物伤人。
    十一、不准将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掷,要用绳系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伤下方工作人员或击毁脚手架。
    十二、上下层同时进行工作时,中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板,罩棚或其他隔离设施,工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十三、冬季在低于零下十度进行露天高处工作,必要时应该在施工地区附近设有取暖的休息所,取暖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注意防火。
    十四、在6级及以上的大风以及暴雨、打雷、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露天高处作业。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