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试论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评论: 更新日期:2014年09月30日
(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把建筑项目的勘查、规划、施工和监理外包给资质或能力不够的惬意甚至不合法的承包商。这种一层层的外包造成施工项目的管理松懈、安全培训不足以及安全投入不到位甚至没有。
2.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问题
勘查、设计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勘查和设计,或者随意更改勘查设计文件、法规、规定或强制性标准,导致勘察设计结果存在问题,无法保障建筑物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监理单位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措施及专项施工安全方案进行仔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对施工单位是否认真落实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监理。
3.施工单位自身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基建投资以及建筑行业准入门槛的调整,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施工人员队伍也逐渐扩大。但是,鉴于施工单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处于核心和主体的位置,建筑的安全问题出在施工单位自身的占绝大多数。
四、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加大处罚力度
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准、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方式,制度起作用的关键是选择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如果标准太低,处罚力度对建筑企业不能起到处罚和警示的作用,企业就可能选择缴罚款而不是积极加强建筑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能从源头消除隐患[4];如果标准太高,超过了企业的能力和技术范围,也会削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不愿加强安全管理。所以,建筑安全管理的控制标准既要与企业的技术能力相适应,又要考虑社会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接受能力。
(二)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
行政部门可能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甚至没有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当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带给他们利益时,为求得罚金收入行政部门有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达标视而不见,这就使法规没有了意义。所以,一方面要改革管理制度,把行政部门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督情况与业绩挂钩,综合考核;另外,必须要对政策执行部门实施再监督,严格监控执行部门的活动。
(三)强化政府监管能力和公信力
企业和政府在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由于他们的利益取向迥异,他们之间易出现矛盾,安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二者之间的博弈。一方面,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企业会采取一些安全管理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对利益的追逐是企业的本性,企业会尽可能逃避责任。如果政府具有较强的技术条件,完成检查的成本较低,或政府能够让企业相信政府必然采取行动检查建筑的安全施工情况,企业为免受处罚而遭到巨大损失,就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外部负效应。
(四)提高人员建筑安全意识,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强化建筑安全的管理工作和一系列保障安全的措施实施的理想结果是政府和企业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和建筑安全的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现代建筑安全管理理论要求理性地认识安全管理工作,认为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增加企业投入、减少利润是不对的。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逐渐实现由“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再进一步提升至“我会安全”的境界[5]。综合治理,重在预防,保障安全措施到位。
五、小结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大力倡导的生产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进行阶段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免发生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对于施工企业,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内容认真制定施工计划,严格监控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危险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王勇胜.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若干问题浅析[J].建筑安全,2008(01):10~11.
[2]朱晓雯,郭琦.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03):175~177.
[3]鞠传静,张仕廉,宁延.中国建筑安全法律制度现状分析及发展框架构想[J].建筑经济,2010,(03):18~21.
[4]王力争.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J].林业劳动安全,2006,19(03):13~16.
[5]郝生跃,柴正兴.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6(06):13~19.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