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网

避免电气火灾措施

  
评论: 更新日期:2015年09月14日

        2.2.5过负荷是指导线中通过的电流量超过安全电流值。由于电线的发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通过电流量越大,发热量就越大,导线温度就越高。一旦绝缘导线的温度超过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导线的绝缘层就会加速老化。
        2.2.6漏电是指用电器或导线中的带电部分绝缘层损坏、性能降低引起的。仅0.5A的漏电电流电弧就产生数千度的高温,足以引燃所有可燃物。
        所有的电气设备异常发热,都可能造成电气设备和导线的绝缘破坏。我国重特大电气火灾的起火源,一半以上是在电气线路上[1]。实验证明:大部分塑料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为70℃,超过此温度将加速绝缘层老化。而橡胶绝缘线的允许最高温度更低,只有65℃。资料显示:线芯超过允许温度8℃~15℃时,导线的使用寿命下降25%~50%,导线加速老化,就会使绝缘电阻下降,引发漏电或短路,甚至发生燃烧,引起火灾事故。
        综上所述,除雷击引发电气火灾外,其他电气火灾的诸多原因都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故障点或发热点处电能转变成热能,产生高温或瞬间产生高温。二是发热部位引燃周围的可燃物。而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就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或线路上的异常发热点,达到预防和减少电气火灾事故的目的。
        3、红外热成像检测能有效预防电气火灾
        海湾战争为高科技武器展示了一个广阔平台,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风向标,也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开发的方向和重点。这些高科技也因此成为新的产业和投资热点,创造了数以亿万计的财富和无法预计的社会效益。在这些高科技中,以卫星定位(又称GPS)和红外热成像(TIS)两项技术最为突出。而GPS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从军事到民用都有广泛发展的行业,其应用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而红外热成像技术,也具是一个有广阔前途的高科技技术,其大量的应用将会引起许多行业变革性的改变。
        3.1红外热成像的原理。从热力学理论上讲,任何温度高于绝对0度(-273.15℃)的物体,每时每刻都因自身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红外线也是一种电磁波,是普通肉眼看不见的,其波长在0.75~1000μm之间。由于物体表面由许多单元组成,所以物体表面都存在一个热辐射能量场,相应有一个温度分布场。利用红外热成像仪,可对物体表面红外辐射的强弱进行探测,以便于观察物体表面形状轮廓及温度分布情况。由于物体的温度与热辐射能量成4次方的正比关系,所以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烈。红外热成像技术就是利用红外图像的亮暗反映出物体表面温度高低,通过对物体表面温度及温度场的检测,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缺陷或火灾隐患。
        3.2红外热成像技术能有效预防和避免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引起电气火灾的短路、过热、接触不良、电气故障、过负荷、漏电等,只要出现电气设备的异常发热,通过热成像检测,都能及时发现。而且专业人员根据知识和经验,通过表面温度判断法、相对温差判断法、同类比较法、计算机热成像图分析等热成像的分析方法,能够很容易确定是过负荷、还是接触不良,而电气设备的漏电、短路、元器件损坏一般事先也有征状,通过检测也能发现问题。就是对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材料、元器件、运行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红外检测也能发现,有经验的检测人员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在实践中,有不少典型的案例。
        3.3传统电气设备巡查采取“看、听、摸、闻”等方法,对萌芽状态下的电气设备温度异常是不容易发现的。而且现代企业电气设备多、线路错综复杂、员工劳动强度大、缺乏经验、工作环境千变万化,红外热成像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手段的不足。实践证明,红外热成像给人们追踪电气火灾隐患提供了“第六感觉”。对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进行热成像检测,是常规测试技术所不具备的,是实现带电检测和实现设备在线状态检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和其他能源设备由于温度异常出现的缺陷和火灾隐患,对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保证设备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电气设备的状态检修方面,都发挥着良好的作用。根据我们在国内几十家企业的红外热成像检测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都存在电气设备事故和火灾隐患,只是发现的问题多点少点,问题大点小点。
        3.4合理确定检测周期,降低电气火灾发生。一个企业的电气接头可能是成千上万,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电气设备受周围介质影响产生氧化物,或振动、或积聚灰尘、或热作用,都会使连接处发生松动、氧化而导致接触不良,温度异常升高。而企业生产经营形势越是好,用电负荷越大,发生电气设备异常发热的频率就越大。所以这个时候,企业领导就要更加重视安全,增加电气设备红外检测频率。任何一起电气的事故,都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只有领导重视了安全,才能保障生产经营的大好形势。
        4、结束语
        我国每年都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0多万人,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美金到3000美金这个事故易发期,西方发达国家跨越这个阶段都用了几十年时间。但易发并不必然等于频发,只要我们更多地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安全文化、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适当的安全投入,就能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4.1对电气设备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不仅能消除电气火灾隐患,而且能有效发现电气设备外于萌芽状态的故障,提高电气设备的维修水平。国外曾经报道,红外检测的投入和回报比是1:4。而美国有关机构认为,红外热成像检测费用仅是传统对电气设备维修费用的1/10。而且热成像检测,还能及时检查被发现隐患的处理效果。
        4.2从理论上讲,95%以上的电气设备异常发热可以通过热成像检测得到发现,但与所有科学技术一样,红外热成像检测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红外线的传播以直线为主,热成像检测对电气设备内部、隐蔽工程等,还需要根据热成像检测报告、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其它早期症状、借助其他电气试验(如各种电气测量试验、色谱分析、解体等),综合各种手段研究分析。
        4.3发生火灾事故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航空事故分析中,有一个“海恩法则”。具体地说,每一起严重航空事故的背后,必然有近30次轻微事故和300多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多起事故隐患。要想消除这一起严重事故,就必须把这1000多起事故隐患控制住。事实上,对任何一起重特大事故,都存在一个“海恩法则”。只有尽可能消除电气火灾隐患,才能减少我国重大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邸曼 张明《1993~2002年我国电气火灾的统计分析》 《电气工程应用》2006年1期  第34-41页
       

网友评论 more
创想安科网站简介会员服务广告服务业务合作提交需求会员中心在线投稿版权声明友情链接联系我们